分类: 十年特辑 |


◎ 老友记 / 顾弘
虽然自小不擅音乐,也从来没有做过”粉丝”,但是却选择了唱片行业作为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职业,并且一做就是十多年;虽然期间也有短暂的逃离,但是最终还是重新回归了这个行业——因为在这里有我很多的朋友。
在我初入行时,内地的唱片行业还处在”幼稚期”,但是没有MP3,没有互联网;虽然也有盗版现象的存在,但情况相比现在要好的多;因此百万销量的专辑在那个年代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哪个一线歌手的专辑只销售了二、三十万张恐怕都会觉得没脸见人了,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现在,庆功宴一定是早就开起来了——当然,当时专辑销量的概念基本只需要统计卡带的销售状况,因为那时侯的CD实在是卖的太贵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当时的唱片公司里几乎没有”企划宣传”的概念,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需要。
随着唱片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营销概念的引入,针对歌手和专辑的包装推广日益重要起来,于是在工作中我逐渐地结识了很多来自各地媒体的朋友,其中就有一个来自西安音乐台的DJ——高杰,虽然我们的初次见面未能免俗地是在某个饭局中发生的。
回想起来,和高杰之间的第一次合作,是柯以敏《断了线》专辑在西安的宣传活动,当年的柯以敏还不是现如今众人皆知的”柯老师”,刚刚离开马来西亚进入中国市场打拼的她,实力虽强,却还不为人所知。而在西安的签售活动和歌友会场面之热烈,我想即便是时隔多年之后的现在,”柯老师”也会难以忘怀的。之后的几年中,和高杰之间的合作一直都没有中断过。早先的西安唱片市场在全国范围来看,地位远不如现在那么重要,在经历了一次次成功的宣传活动之后,西安也逐渐成为了歌手发片后的宣传行程中的重要一站。不夸张地说西安流行音乐市场的繁荣振兴高杰老师功不可没。我与因工作而结识的高杰,也在不断的合作中逐渐建立起了很好的私交,并一直保持至今。最近几年,唱片市场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盗版、非法网络下载以及各种新兴休
闲消遣活动的冲击让唱片行业似乎从朝阳产业变成了夕阳产业,不少朋友也已经纷纷转行了,即便是能够坚持到现在的也大多改变了很多,不再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妙
感受,原本非常热爱的那份工作在现在看来可能在更多意义上成为了仅仅是为了谋生而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高杰显然不在此列,只要是真正好听的音乐,真正有实力的歌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推荐给他的听众。
每次和高杰的见面,都会让我有时空错位的感觉,他似乎依然是当年那个热爱音乐的年轻DJ。因为,我实在很难想象他们那一拨大牌DJ中除了他还会有谁到现在仍然去参加主持人大赛,由此看来高杰实在可以算作是一个”异类”了。当然,高杰的勤奋和认真是有回报的,听众的喜爱和支持我想就是对他多年付出的最好奖励。第一次看见有听众找他签名,看得出是由衷的喜爱,我觉得颇有些奇怪:电台主持人能够象这样做成偶像也不容易。后来,类似的状况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虽然还每每拿他开玩笑。
写关于自己朋友的文字总是最难的,稍微的夸赞都会引来互相吹捧的嫌疑,但是我想对于高杰,许多朋友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因为他的确是个很棒的音乐DJ,也实在是个很好的朋友。
希望有事没事的时候能多些联络,虽然老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来说,还是希望和老朋友能多叙谈叙谈的。
前一篇:他是火/ 强壮 西安电视台
后一篇:往事如歌 / 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