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了电影《长恨歌》来看,午夜的一场唏嘘。
前段时间断断续续地在看王安忆的原著。整的感觉,王琦瑶是如此的处世不惊。
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再一个男人,有几个女人经得起三番五次的纠缠、迸发与伤害。
李主任,原著中几乎没有提起他的真实名字,琦瑶的第一个男人,用金丝笼奠定她底蕴的男人,也是如此短暂划过她生命的男人。很快的,随着一场意外而灰飞烟灭。
到底是电影虚构得来得豪华。胡军演绎的李某一如他彰显的豪气与成熟。导演也舍不得轻易让他死掉,于是,转眼间,李某落拓得有款有型,伴随一大嘴红唇知己狂奔天涯。若干年后,依然记得小女子琦瑶。
康明逊,解放初期的二房奶奶生的小少爷。吴彦祖的气质活生生地凸显郑秀文的年华已逝。做爱,同样是镜头上的做爱。倒是觉得吴彦祖亏大了。
回到电影上,琪瑶为她的第二个男人生下了小孩,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假结婚搞了个涝病先生出来依是没有增加她命运的凄惨。我就是觉得生个康少的孩子不错。康少的无奈离去,留下的却是有情有义的责任感。全是好男人嘛,是老天不好啊!原著中,这一段情倒是较精彩的。暧暧昧昧的,温温吞吞的。到了小说的中间部分,已知道,琦瑶是留不住男人的。
所以再若干年后,当琦瑶风韵尤存做美丽的王阿姨时,只能来个畸形的恋爱了。小说中那个小男人的心态也属于正常,偶尔的沉陷,绝意的离开。到了电影里就激化成要了她的性命的第三个男人了。
就这样,算是一个女人的一生了吗?哦,忘了还有一个男人。暗恋她的程先生。
爱过,被爱过。
读小说的时候,突然很讨厌王安忆写的开头。冗长、反复、近乎啰嗦的描述。王琦瑶也是淡定得好似有吸山纳海的功力,任是男人的无情都从容的度过。没有宣泄,没有疯狂,没有如河的泪流,稍微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到了电影里,她大声地哭了,调子很难听。她跟男人说不要承诺,没有角力的,一个人受伤。
看了很久,有点不知道作家愿意表达的是什么?
暗暗地想,有两个、三个这样的男人爱过,伤就伤吧。抽离、投入,爱情的灿烂注定着伤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