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点子案例
(2011-04-11 17:55:02)
标签:
杂谈 |
2011年坊子区中小学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单位(全称):坊子区黄旗堡中学
类别 |
管理 |
题目 |
|
作者 姓名 |
赵振山 王 涛 王 英 刘梅青刘 珂张顺昌梁学俭 刘 娟 |
|
问 题 的 提 出 |
我校构建“双线管理,双向评价”管理模式,旨在扭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生源流失较重,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培养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于重塑良好办学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
|
||||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式 方 法 |
本学期,我校在教育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探索出了“双线管理”和“双向评价”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应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双线管理”即学校设立年级组、学科教研室两条管理主线。 年级组的教师、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分别由三个年级主任具体负责,年级各项工作成绩与年级主任业绩挂钩,年级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 学科教研室管理由六名学科教研室主任分别具体管理语文、数学、英语、综文、综理、综合素质六大学科的教学教研活动,学科教研室各项工作成绩与学科教研室主任业绩挂钩,学科教研室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 “双向评价”:一是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中心对级部、学科组、教师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评价结果直接纳入对年级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的业绩考核。二是由学生管理评价中心组织实施对班级、学生的三级督察机制,其结果与年级主任、班主任考核挂钩。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机制双向结合,优势互补,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能发挥各自优势,使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 |
|
||||
效 果 |
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以业绩论英雄的“双线管理,双向评价”的学校管理构建模式,建立起年级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质量负责制与问责制,有效激发了领导、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明显加强,学校教学工作呈现出良好的竞争势头,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快速提升,学校办学得到了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 |
|
||||
县市区意见 |
|
|
||||
市评审意见 |
|
|
||||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构建“双线管理,双向评价”管理模式,旨在扭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生源流失较重,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培养教职工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于重塑良好办学形象,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
(一)双线管理:学校设立年级部、学科教研室两条管理主线
一是以年级部为阵地,构建年级组教师、班级、学生日常管理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横线行政管理体系。二是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构建以语文、数学、英语、综文、综理、综合素质六大学科教学教研的纵线业务管理体系。
年级各项工作成绩和学科教研室各项工作成绩分别与年级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业绩挂钩,年级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直接对校长负责。
(二)双向评价:
1、教学管理评价中心对级部和学科教研室的评价
(1)对级部的评价
由教学管理评价中心根据年级部教学成绩(占400)、级部日常管理(占400分)、分管的学校工作完成情况(占100)、民主评议情况(占100)四个方面分头考评计分。
其中,教学成绩主要依据三个级部在全区六处初中(或四校)的A+B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学科A+B率实现既定目标为满分(100分),每提升或降低一个百分点,各奖罚10分,期末累积折合考核分数。
级部日常管理主要依据校级领导日查结果、学生管理部日查结果、级部周(月)工作计划落实、学籍管理、级部主任个人业务材料及级部自查记录五方面进行考核。
分管工作主要看级部主任所承担工作的创新及完成情况,以上级通报及学校的考核为准,月终累积考核分数折合计分。
民主评议:一是本级部任课教师对级部工作的满意度,二是学生及家长评教结果,二者各占50%。每学期由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中心进行组织考核。
(2)对学科教研室的考核
由教学管理评价中心根据学科教研室教学成绩(400分)、学科教研室工作(400分)、个人教学成绩(100分)、民主评议(100分)四个方面分头考评计分。
其中,学科教研室教学成绩考核办法同级部。
学科教研室工作主要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的落实、各种材料上报、教研室主任个人业务材料及教研室自查记录、各类评选、分管工作落实、课题开展、教研信息报送七方面进行考核,每月评估一次。
个人教学成绩:根据个人所任教班级、学科在全校同级同科教师中所占的位次予以赋分。要求个人教学成绩位居同级同科教师的前1/2,同级同科第一名得100分,第二名得95分,第三名85分,未能进入前1/2者不得分。
民主评议:一是本学科组任课教师对教研室工作的满意度;二是教学管理评价中心对各学科教研室工作的评价,二者各占50%。每学期由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中心进行组织考核,结果及时公布。
(3)级部及学科教研室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一是由学科教研室主任每月对教师的常规落实进行量化考核,学期末累计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二是级部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每月量化;教学成绩由评价中心统一核算。学期末由教学管理评价中心对各级部教师综合评估结果予以调控。
2、学生管理评价中心对班级的评价
要求各级靠各级,各级查各级,以级部管理为主,并发挥学生会的自主管理作用,辅之以学校督察,形成网络化管理,强化级部管理与级部负责制,促进学校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实行三级督察:
学生督察:学生管理评价中心负责课外学生管理。重点检查学生出操、卫生、课间、就餐秩序与班级文化氛围(含公寓卫生、文化)。
级部督察:级部领导组织各班主任轮流值日,对本级学生纪律卫生秩序,全方位实施管理与检查,突出抓好午休、晚睡、晚自习。
校级督察:校级领导与非级部中层轮流值日。职责:①学校的全面检查②检查级部值班人员的到位情况、值班情况③秩序与卫生④教师的出勤与办公秩序。其结果与年级主任、班主任考核挂钩。
学期结束,评价中心将评价结果量化为绩效工资,划归到级部,由年级主任对本年级组教师进行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
三、取得的成效
“双向评价“凸显“1+N效应:
学校教学管理评价中心和学生管理评价中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评价,使级部成员和学科成员仅仅捆绑在一起,形成“1+N”效应,既一个班管理规范带动一个级部向优秀迈进,一个模范教师带动整个学科教师争当先进的良性循环,全校涌现出“处室班级争先进,师生人人争一流”的良好竞争氛围。
1、拥有“创新思路,统筹全局,务实高效”的领导团队正在形成
“双线管理,双向评价”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校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各位中层干部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勇挑重担,通过研讨交流、班主任沙龙、学科论坛、听评课等方式推动年级组和学科组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发展,我的责任”。
2、学科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学科教研室的成立,化整为零地完成了以往由学校行政管理布置的工作。教学问题研究的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与研讨、教学理论的学习与交流,教师基本功培训等工作都在本学科教研活动中得到落实。
3、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满意度越来越高
课堂求活,合作求真,效果求实。让“活”、“真”、“实”充实课堂。培养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已成为我们学校师生共同追求和努力地方向。通过师生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各级组织的各种评比活动中,都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张桩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有三项在市级评选中获奖并取得专利权。优生培养也是初见成效,学生步入高中后更是发展后劲十足。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调查,社会对我校办学满意度越来越高,学生外流现象得到有效制止,外校转入学生逐步增加。一个管理科学规范,氛围和谐向上,师生奋起直追的黄旗堡中学正在形成。
四、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校“双线管理,双向评价”模式的运行,本质上是调动中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教师比例失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年级、各学科教研室间管理难度的不平衡,表现在:
1、一线教学人员严重缺编,已有的在编教师个人业务素质不够均衡,新教师又分配不进来,学校在新学年安排教师工作时,往往将优秀教师向毕业班进行了倾斜,致使初三教师整体素质要高于初一、初二。因此,在新学年安排授课人员时,学校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征求三个年级主任、六个学科教研室主任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做到各年级间教师的平衡分布。
2、随着生源的不断增长,各年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在学校师资缺编的情况下,每个年级主任的授课任务等同于一般教师,因此一个年级主任全面负责八个班的管理,显得力不从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实施年级分部管理,即一个年级设立两个级部,每位级部主任重点抓靠四个班的管理,一方面能够掀起级部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年级主任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抓管理。
3、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98%以上的学生在校寄宿,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重,而近年来教师流动不起来,新教师分配不进来,虽然我们的班主任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面对不断增长的生源,在安排班主任工作时,仍然觉得人员安排上的捉襟见肘,对新分配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委以班主任重任,由于管理经验的缺乏,给级部主任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这就需要学校及年级部要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管理班级的水平。
4、实行“双线管理,双向评价”模式,一定程度上让一线教师“两头”忙起来,教师往往对学科教研室安排的工作重视程度上不及年级部,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师的业务管理与培训上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