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摘 |
虎
http://baike.baidu.com/pic/2/1178703697975691_small.jpg 虎
生物学分类 动物界 Animalia、脊索动物门 Chordata、哺乳纲 Mammalia、食肉目 Carnivora、猫科 Felidae、豹属 Panthera、虎 P. tigris 学名: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现代的虎、狮、豹在外形上很容易区别,虎身上布满条纹,豹身上布满斑纹,狮子身上则条纹和斑纹均无,雄狮头上有鬃毛。但是如果只有个体骨骼,则很难区别。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须依靠颅骨化石,尤其是牙齿化石。邱占祥(1998)认为,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个种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Zdansky所建,标本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属于同一个体的头骨、下牙床和一个寰椎(即第一颈椎),化石是当时在我国政府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Anderson于1920年在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发现的,这个地点的确切地质年代至今尚不清楚。但是据有关专家推断,其时代至少在距今200万年以上,这是因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据Zdansky记述,和我国华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红土很接近,而不像时代比较晚的第四纪的比较松散的黄色或绿色的砂岩或黄土,这表明它的时代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过中华长鼻三趾马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我国距今大约300万年至200万年的地层中,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残存至距今100万年左右。关于这个种是否应该归入虎,科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国科学家Hemmer著文详细讨论了这个种的性质。在很仔细地讨论了每一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并作了详细的测量和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和虎更为接近,只是个体比虎小,而稍大于豹,因此应为虎的一个亚种(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一结论比较可信,因而可能是虎的祖先。 真正的虎的材料首次出现于陕西蓝田公王岭。化石发现得不多,只有一段上颌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颌。这两件标本已经和现在的虎很难区别了,在大小上比现在的虎稍微大一点。公王岭地点的地质年代开始时认为可能只比周口店稍稍早一点,为中更新世初期,亦即距今大约60万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古地磁地层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公王岭含化石层位落在古地磁年表中松山反向期内的贾拉米洛正向事件之下,其地质年代大约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左右。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距今100多万年前虎就和人类的祖先--蓝田人在一起生活。到中更新世时,也就是从距今60万年左右开始,虎的化石较多,至少在我国的东半部普遍可以发现。发现化石最多的,在华北是在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产地;而在华南则是在四川万县盐井沟裂隙堆积中,在盐井沟发现的虎化石,据统计至少有46个个体(邱占祥,1998)。 综合来说,关于虎的历史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200万年前虎起源于东亚(即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然后沿着两个主要方向扩散,即虎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统进入亚洲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向亚洲其它地域扩散和辐射适应的过程中,虎演化为8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P. t. altaica)、孟加拉虎(P. t. tigris)、印支虎(P. t. corbetti)、苏门答腊虎(P. t. sumatrae)、巴厘虎(P. t. balica)、爪哇虎(P.t.sondaica)和里海虎(P.t.virgata)。由此可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中国和俄罗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辽阔土地上。至20世纪中叶,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经灭绝。中国曾经分布有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里海虎(新疆虎)(已灭绝)等5个亚种(马逸清,1998;谢钟,1996)。 虎的现状 该表系由IUCN猫科动物专家组主席Peter Jackson先生根据各有关分布国的报告编辑而成。其中多数估计数字系经专业(educated)推测而成,其中尼泊尔和俄罗斯的统计数字更为可信。 虎的亚种 孟加拉(印度)虎P.t. tigris (Linnaeus 1758) 3,159 孟加拉国 362 362 1 不丹 50 240 2a,b 中国 30 35 3 印度 2,500 3,750 4a,b 缅甸,西部 124 231 5 尼泊尔1 ) 93(成体) 97(成体) 6 波斯(Turan Hyrcanian)虎P.t. virgata(llliger 1815) 70年代灭绝 以往在阿富汗、伊朗、中国和俄罗斯的土耳其斯坦和土耳其 阿穆尔(乌苏里/满洲/西伯利亚/东北)虎P.t. altaica(Temminck 1844) 360 406 中国 30 35 3 朝鲜 <10 <10 7 俄罗斯1 ) 330(成体) 371(成体) 8 爪哇虎P.t. sondaica(Temminck 1844) 80年代灭绝 华南(Amoy)虎 P.t. amoyensis (Hilzheimer 1905) 20 30 3 巴厘虎P.t. balica (Schwarz 1912) 40年代灭绝 苏门答腊虎P.t. sumatrae(Pocock 1929) 400 500 9 印支虎P.t. corbetti (Maz k 1968) 1,227 1,758 柬埔寨 150 300 10 中国 30 40 3 老挝 有 马来西亚 491 510 11 缅甸,东部 106 234 5 泰国 250 501 12a,b 越南 200 200 13 总计 5,166 7,436 约总计 5,000 7,500 1) 尼泊尔和俄罗斯的数字系统计到的成体数量。科学家认为此类数字更贴近实际,因为多数小虎不会生存到成熟期。 ~~~~~~~~~ 形容词:比喻人做事不经过脑子,例子:你虎啊,让你咬就咬,那是铁的没看出来啊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