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互联网经济模式引入公益领域

(2013-01-16 15:54:24)
标签:

杂谈

    《21世纪经济报道》有篇文章:中美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新趋势,结尾处@肖晗 提出一个观念,把互联网经济模式引入公益领域。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很有意思,按照常理,这是无法类比的,因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原文:肖晗(岚山社会基金创始人):我觉得,目前中国整个公益行业缺少一种动力。多年来互联网行业突飞猛进,它的动力是什么,如果能把这种动力引入到公益行业里来,对这个行业有极大促进作用。现在公益组织都觉得缺人,缺钱,缺效益,缺自由导向,没人去问责,没人去要求透明,所以整个公益行业跟现在基本的商业机制有点脱轨。其实社会投资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商业化的机制引入到公益行业里面来,让公益行业更有效率,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
    我觉着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从事10多年全职公益,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公益行业确实缺少一种动力,是什么?和其它行业一样,是创新。可是你看新闻,公益领域的创新都能吓死你,到处都在强调创新。好吧!我跑个题,我们来聊聊互联网的创新。国内互联网从1997年到2007年也才十年时间,从聊天室到论坛,从门户到博客,核心是什么?是用户体验。互联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用户数量决定成败,而这个数量即便是假的也没有关系,刷排名,造粉丝,就是为了一个规模效益。这十年真正的创新在哪里?还是用户体验。
    互联网的几个特性,创造财富、有趣好玩、累死人。
    回过头我们看公益领域。不论在什么时代,主导公益的是政府,把握媒体导向的是政府,公益领域三件大事:穷孩子、去上学、有书读。60%的希望工程是荒废的,估计还不止。公益承担了政府的职能,好比养着一个懒人。素质教育与图书角无关。公益的创新在哪里?我们常常把一个点子称之为微创新,这样一种不求上进的心态,注定了原地踏步的公益。
    我认可肖晗把互联网经济模式引入公益的想法,但几个方面必须理顺清楚。人活着只为了财富,那只能算是高级动物,我们是有思想和灵魂的,我们人生的追求还包括精神财富,互联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创造了一群百万富翁,而公益领域的财富是精神财富,是培育了一群在社会建设中有话语权的社会领袖。公益领域和互联网领域一样有趣好玩,可以学习成长。真正投身公益一样是累死人,当然,辛苦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
    公益和互联网看来是非常互通的,两种模式如果相互学习,公益行业缺少的最重要动力就是创新,这个创新的核心是用户体验。公益行业最不人道的地方就是用户体验。志愿者是廉价劳动力,工作人员是牛马。社工薪水不错,流动率很高,说明行业有致命缺陷。服务的是残疾人、失学儿童、吸毒罪犯分子,很多人叫苦不迭。问题不是出在薪水和服务强度,而是缺少公益的文化,一群没有使命的人、仅凭着怜悯或是谋份工作去做公益,自然不欢喜、没有激情。敬老院被迫向造访者关门,收养孤儿的地方破烂不堪、甚至着火,这些用户体验都制约了公益的发展,怜悯不是公益的出路。
    从2007年开始革命性的创新。乔布斯一个病入膏肓的完美主义者,他带给世界一个惊喜——iPhone。你错了,iPhone只是礼盒上的蝴蝶结,真正的惊喜是移动互联网和生态圈模式。这些都是为了更完美的用户体验。(昨天看到中国电信要全面推动NFC时,我发自内心的鄙视中国电信的高层,虽然这是一项创新的技术,但是和使用信用卡片一样的不方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将被抛弃。)
    公益的创新在哪里?随手拍?微基金?公益领域的苹果是谁?facebook是谁?政府、企业和NGO是三足鼎立的,为什么公益就成了瘪三?国内为什么没有慈济、绿色和平这样的真正独立的团体?我们缺少一种精神,很多公益人说自己有公益精神,而我说的精神,是和乔布斯一样,追求用户体验极致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环保组织的负责人,我的用户是谁?污染企业?公众?政府?6年多前我已经意识到,我唯一的用户是志愿者,我必须要构建一种独特的文化来服务志愿者,由志愿者来推动环保的发展。对于大部分公益机构而已,他们仍然用几个人的力量准备服务他们庞大的受众,他们一方面强调志愿者非常重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从未意识到志愿者是他们唯一的资源。
    我不同意的一个观念是,公益组织商业化,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公益化的一种体现,成功的企业使用文化来凝聚人才,企业的核心是用钱解决问题,而公益的核心是文化解决问题。商业是为了赚钱,公益是为了精神财富。商业把人当作机器,发明了流水线,而公益是强调生命的平等和特定性,尊老爱幼还要爱护环境和动物。我个人并不认为商业存在高效的问题,在商业领域,花钱可以购买人的一双手干活,最多买人家的脑子做智囊。而公益不花钱却可以得到他人的真心付出,这个太高效了,当年志愿军愿意付出生命保家卫国,这是精神的力量,给了钱,很多公益人反而干不好,这是为什么?超出了精神的范畴,人们开始思考公平和待遇。但是人总是会考虑生存、发展和未来,而这些问题和商业化无关。公益的高效不需要商业化,而是需要文化。公益的创新被抑制,恰是因为商业化遮蔽了公益人眼睛。
    公益的未来5年很难突飞猛进,因为政治正在主导公益,商业需要市场环境,公益需要社会人文,这是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中国公益界还没有真正的“苹果”,但是有一颗种子已经萌芽,那就是志愿者网,中国志愿者革命的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