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展示项目---企业环保文化建设

(2007-12-29 20:39:27)
标签:

教育

分类: 蛛丝马迹
目标:多年开展环境教育,天天倡导身体力行,却发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垃圾分类。2007年11月受邀前往台湾访问,了解到台湾的垃圾分类,深受感触,都不能垃圾分类,其它一切都是空的,我们倡导的身体力行,必须是从垃圾分类开始。经过分析后我觉着垃圾分类在大陆不是不可做,而是怎么做?做要从学校和企业开始,而我选择企业首先开始垃圾分类。

    所以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垃圾分类。更详细的说是企业员工生活垃圾分类,当然也是企业员工环境意识提升的项目。

    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是我觉着环境的根源还在个人。如果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环保,企业不敢不环保;如果所有村民都环保,企业不敢都排放;如果市民都环保,政府不敢睁只眼、闭只眼。顾客都环保,企业也会生产环保的企业。

    选择企业是因为东莞是世界制造业名城,这里一个镇就有3000家企业,东莞约有800万外来人口,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到处飘荡,会把环保的理论带向各方。

    选择企业开展垃圾分类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便于培训和管理,我们组织和地产公司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但是社区因为无法和居民全面的正面接触,很难把理念更多普及下去,先选择工厂就容易很多,无论从哪个角度,只要人的思想转变了,会把这种思想渗透至其它领域,例如工人下了班回到社区,社区未来开展相关活动时,就会受到他们的响应。

    中国人圈子意识很浓,所以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群落,开展垃圾分类方便大家彼此监督,所以效果会比其它地方更快和明显。

建议:企业垃圾分类首先是硬件,做好设计和规划,不仅有垃圾箱、宣传海报,还有设计漂亮,人人爱看。

    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生动的环保课可以让大家知道垃圾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中国人爱面子,强调意识就需要大家有共同目标,所以我们会帮助企业成立企业内部的环保团体,从中层干部强制加入,到每个入团的人每周发展3名下线,并且负责培训他们垃圾分类知识,即便一个公司20%的人开展垃圾分类,一样可以影响整个公司的文化,最终导致全面垃圾分类。

    毕竟企业基层员工来自各地,文化和素质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培训时会强调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对于不能垃圾分类的同事,要细心劝导,我们相信在大群体的带领下,小数人会把一些多年的陋习慢慢改掉。

实施遍及公司的活动海报(其实就公司内部一些海报栏)开展软攻势来宣传活动的意义。

    帮助公司成立一个解决垃圾分类的环保团体,公司高层挂帅。

    由公司高层出面开展第一场培训工作,强制办公室人员都要加入公司环保团体。

    首批加入人员每个星期要发展3名下线,并负责把第一次培训内容传达下去。

    组织公司环保团体开展清洁公司厂区或场外的公益活动,让大家体验打扫卫生的不易。

    建立彼此监督和帮助其它同事成长的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全面实施。

    活动海报赞杨活动进展或树立典型。

    风险是没有资金支持,项目专职人员会难以坚持下去。而这种项目贵在持之以

恒。

创新性:没有什么创新性,我们就是想实打实的解决人的陋习,虽然这非常难。

和别人不同在于,大陆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多数人不懂得生态的意义,没有受过爱护环境的家教。

    人都爱面子,长期以来我们的国民乱丢垃圾是因为没有人劝他们,他们以为丢垃圾是正常的,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乱丢垃圾是不对的,他们就会改;如果你告诉他们垃圾不是丢在垃圾箱这么简单,而是要分成资源、垃圾和厨余,他们也不会觉着麻烦,就是脑子闪一下,手抖一下而已。所以只要建立一种内部的彼此促进和监督的圈子,问题总会解决。时间总的给他们一点,毕竟乱扔垃圾有20多年了,改也有个过程。

成效:结果非常简单,工厂干净整洁,人人垃圾分类。

    问题在于改变多少的工厂,怎么能够改变这么多工厂,这些都需要资金来支持,一个人累死累活就能做一个人的事,但是培训总需要人来做,不能放个录像就完了。

    所以,如果有20万元,我们的计划培养6个人,是用1年时间做100家工厂,影响10~15万人。

    6名工作人员成为优秀的环保工作者,每个企业将培养10几个骨干,成为优秀的环保志愿者,10~15万人将身体力行做环保,如果他们能够波及他们的家庭和身边的朋友,像读报一样有个传阅率的话,那么对于垃圾分类的影响会在50万人左右,不包括媒体的报道。

    有一种假设是,做的不错,企业愿意付费来开展垃圾分类,那么全职工作人员可以更多的奉献。

    如果政府发现有50万人都在开展垃圾分类,作为一种精神开展全市学习,项目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可持续性:我本人做了6年环保志愿者,在东莞的环保圈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6年全职志愿者,没有领过薪水,靠的是责任和对环保的执着。所以坚持对我来说是多余的话。

    当然很多人是非常务实的,还要生存,如果没有办法解决生存问题,也谈不上环保了,所以我不能要求别人像我一样,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很多志愿者虽然不能全职投入,但是他们时刻都会为环保而战斗。

    人都是向善的,垃圾分类在一个企业做好,就会生根发芽,不会再被废弃。

    企业垃圾分类项目在设计时,就定位成为企业文化,会像制度一样被坚持执行下去。

扩大服务规模:我们的项目本身就是个不断蔓延的项目。

    实验性项目成功后,我们会把已参加过我们活动的企业都重新调动起来,全面推行。

    通过和政府、媒体合作,扩大活动影响力,让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