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回忆到少年时期,回忆到那时的悲欢离合,总不免要流露出一丝宽容的微笑,他们与《聪明误》中的索非亚.帕夫洛夫娜一样装模作样,似乎想说:“多么孩子气!”,仿佛这以后他们已大有长进,感情变得丰富或灵敏了。孩子羞于提及两三年的玩具,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成为大人,他们长得很快,变得很快,他们从自己的短大衣和一页页翻过去的课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成年人似乎懂得,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头两三年,正是我们一生中最完满、最优美的部分,它是属于我们的,也几乎可说是最重要的;他在不知不觉中规定了我们的未来。
一个人不知停顿地、毫无顾忌地快步前进时,在他遇到沟壑,或者碰破头皮以前,总以为他的一生还在前面,他高傲地看待过去,也不能正确地评价现在。但是当经验摧残了春天的鲜花,吹凉了夏日的红霞,当他醒悟到生活实际上已经过去,剩下的只是尾声,这时,他对少年时期那光辉的、温暖的、美好的回忆,就会改变态度了。
大自然以自己永恒的狡计和简练的手法,把青春赋予人,又把发育成熟的人据为己有,将他安插到、编织到那张四分之三不取决于他本人的、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大网中,诚然,他会使自己的行为带上个人的色彩,但是他的绝大部分不是属于自己的,个性中的抒情因素削弱了,因此感情和乐趣也愈来愈贫乏,只有智慧和意志依然如故。
......
————《往事与随想》(上)(赫尔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