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从一个到我博客的新朋友CuiHuan(一个即将大四的学生)那看到的一段话。写得非常好。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没打招呼就转载,Cuihuan没意见吧
?

地质学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让人类自由的天性在科学与自然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人文科学是对心灵的滋养,自然科学满足了人类对自然的好奇。我会在生活中用人文去呵护自己,在学术上用自然科学去满足对于世界的好奇。在地质的殿堂里,我对各种自然景观不仅仅是惊讶与喟叹,更有了追根溯源的思考。
有时候我想,很多时候所谓不喜欢或者是不合适,多是自我设定的圈套,真正的满足与享受是在走进之后。
有的人抱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说自己对计算机或者金融更感兴趣。可是更多的情况下,这只是一个一厢情愿自我编织的谎言。其实生活中所谓的不喜欢,不适合,常常多是一种对困难的畏惧与逃避。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全符合自己胃口的。有时候我们不能不做些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很多开始说喜欢计算机的人,在艰深难懂的离散数学面前也开始抱怨起来。

踏雪寻梅语:1995年的暑假,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第一志愿高了,我被调剂至地理学专业。同学们都高兴得笑,我却在班主任家大声哭泣,就是因为专业。
大学四年,我的专业课成绩不算突出,综合素质反倒很不错。但逐渐地,乐观开朗追求自由的我热爱上了这个专业,最后竟成了地学的博士。
今日,得到一个好消息,如果不出意外,我即将拿到学术生涯中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没有正式通知)。经费不算多,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科研的道路,刚刚开始。总觉得自己太过幸运,也感觉压力很大很大。
地理学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注定将让我付之与余生。
我多次对自己带专业班主任的基地班学生说,科学的本质是一样的,深入进去后,哪个专业都可能妙趣横生,哪个专业也都可能枯燥无边,在乎人。
很多年轻的学子在结束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会被热辣辣的名称而迷惑,根本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也往往在家长、老师、社会等因素的左右下被动选择。有时候,所谓的热门并不是适合自己的,又有时候,误闯入看似冷门的却是最适合自己的。不管如何,主动选择也好,被动选择也好,用心去学习和感受,都能抓到某个专业的美。往往,抱怨和左顾右盼对人生的路都毫无意义。
只是,一般,路总是在走过以后才能明白原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会更好。引导会起一些作用,但关键的,还在乎走路人本身。
这些话要给我的有专业思想的学生们看一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