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文摘录 |
题记:这篇文写的很好...... |
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文/章含英
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几个老同学,彼此说起各人的近况。大家都抱怨自己目前的诸多不如意处,而听完别人的怨诉又总是不无惊讶地说:“哦,是吗?我还羡慕你呢。”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困惑:这似乎不是我预期的生活。孤独困窘、贫病折磨,这样失意的日子该怎么过?而没有这一切、完全一帆风顺的人生又该怎么过?困顿得不耐烦,闲适得不耐烦,单调得不耐烦,总之我们不耐烦我们现有的生活。这大概也不是什么新问题了。莎士比亚就曾对生命作过这样的概述:“你并不快乐,因为你永远追求着你所没有的事物,而遗忘了你所已有的事物。你并不固定,因为你的容颜像月亮一样随时变化,你即使富有也和贫穷无异,因为你正像一头不胜负重的驴子,背上驮载着金块在旅途上跋涉。”
人就总是这样,山底下的仰视山峰,无比敬仰,无比向往,以为那上头风光独好;而上得山顶的却又对空长叹“高处不胜寒”;围城外,孤单的人向往着走进那温馨的灯火,围城内幸福的人儿却想要出走,想像着过另一种生活的喜悦。高度和圈禁、陌生和神秘,构成了一种诱惑,很多人忙忙碌碌不断追逐竟发现不了自己所追为何物。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个测试:假如有来生,我愿做——(男人、女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如生而为另一性将生活得更好。更有一人语惊四座,他说来生他愿为一只熊,饿了就去觅食,累了倒下就睡,若欲望来了便在阳光下追逐交配。总而言之,这个测试的结论是女人愿做男人,男人想做女人,或有人竟不愿做人。这又是一种“围城”现象。来生本是虚妄的,不过借以说说今生未逞的心愿罢了。然而若说放着这万物灵长的人不做,却要做兽类,也只能算是负气的话吧。除了说明自己的怯懦和逃避,还能说明什么呢?人固然是世间最脆弱的一族,万物都能损毁他,但他的高贵正在于他会思想,会主动改变环境,建造“人化的自然”。我们思想,所以我们高贵;我们不满,所以我们有漫漫的求索和对现状的积极变革。但是在忙着上下求索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过去总给我们美好的回忆,未来也留给我们许多斑斓的遐想。最恼人的就是“现在”,它总是那么令人难堪。我们不安于现状,却又不知该怎样积极地改变现状。也许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平衡吧,我们总是会对成败作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情境归因”。总是从我们所处的情境中“发现”还缺少的有利条件,而忘记从这一情境中我们已获取了什么,或者应当怎样积极地化劣势为优势。我们总是恨不能一人而兼得天下之利,我们追求着完美的情境而非完美的自我,并且往往不及细想就改弦更张,开始另一轮的追求。浮躁几乎成了我们的通病。
偶然在报上看到网球名将库尔尼科娃的一段话:“除了网球我并不关心别的,因为它已花了我13年的心血,如果再异想天开,那就等于宣布我白白地浪费了先前的13个年头。”这一段话再朴实不过却也再聪明不过。思前想后、羡慕嫉妒、犹豫后悔,不如认定一个方向踏踏实实去做。我们固然可以不断地选择,不断地重新开始,但我们的生命中能有多少个“13年”呢?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来改变心情,有时我们也需要改变心情来适应生活。山顶山脚,城内城外,没有完美的情境,我们只有力求自我的完善。
前一篇:好消息——蜜友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