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墟终于不再寂寞

(2006-07-24 21:49:45)
分类: 野外手记
题记:晚饭时碰巧看到东方时空在讲安阳殷墟成功加入世界文化遗产,欣喜。殷墟,终于不再寂寞......
 
    04年春天,从湖北神农架到西安,再到安阳和郑州。去安阳就是为了看殷墟。
 
    读过些许历史的中国人都会知道殷墟。那是一个王国(商)的缩影,距今已三千三百年;那里已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上几千个文字是咱们现在用的方块字的根;那里已出土四千多件精美的青铜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但是,有多少人用心去感触过殷墟?
 
    两年前的春日里,我怀着虔诚的心踏上这片久仰的土地。但,从小而乱的火车站打车穿过这个被列为全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区,我感受到寂寞;站在西北郊的殷墟博物院空旷的大门前,我仍然感受到寂寞。
 
    想象“一片甲骨惊世界”的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商朝后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这么重要的遗址啊,我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参观膜拜。但,游人寥寥。询问一管理人员平日里接待游客量如何,他无奈地摇头。我微微地叹息了,又感谢这难得的清静。
 
    那天的我呆立在成堆出土的甲骨前失语,在甲骨文碑林中细细辨认,在车马坑殿赞叹,在一件件青铜器前留连......对了,印象很深的还有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能文能武,是华夏有记载最早的巾帼英雄。她多次率兵东征西战,并主持重大大的宫廷祭祀,在王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病逝后受武丁厚葬于宫殿区内,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纪念。我们现在能看到复原后的墓坑,里面有大批的陪葬品和殉葬奴隶的遗骸。
 
    参观的过程中,偶遇一位参与建馆的老先生,清瘦的面容,飘逸的胡须。他得知我们来自南京大学,仿佛遇知己,殷殷地当起甲骨文的解释员,令人感动不已。
 
    那天带着满满的收获走出博物苑大门,无比感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心中更爱这多姿多彩的国土。只是,总觉得博物苑的设计与建设缺乏应有的大气。
 
    刚刚看到新闻,安阳市政府为庆祝殷墟申遗成功,将对公众免费开放一个月。如今,那里不再寂寞。
 
    但是,喧闹会带来迷失,比如皖南的西递。不适当的开发和急功近利会带去无法弥补的创伤。
 
    所以,我欣喜着,又有点滴不安。河南,如同我的家乡安徽,是个让人敬重而又些许担忧的省份。但愿,申遗成功带给殷墟的是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等着安阳,这个集历史、建筑、文字学、民俗、考古、艺术、旅游等文化价值为一身的古都能散发出更迷人的芬芳。愿我再去时,她不寂寞,但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