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挣扎中的呐喊——观话剧《〈人民公敌〉事件》

(2006-05-27 23:25:07)
分类: 瞅瞅影视
题记:我刚看完我们南大学生演的话剧《〈人民公敌〉事件》,心灵极其震撼,迅速把感受写下……

 

 

    这是一部专门为纪念易卜生逝世100周年创作的话剧。男主人公李想是一直受一名好心人资助的在淮河边长大的贫困大学生,他勤奋热情有激情有理想有正义有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暑假里,他目睹满目疮痍的淮河,痛感家乡污染问题的严重,便组织起陈歌赵梦儿、武志远、刘小乐、王笑等同学,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准备公演,试图呼唤起家乡人民对环保的重视。但是,他们遇到了《人民公敌》剧情中相似遭遇!周围的家人朋友在了解他们排演话剧的真正意图之后,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以种种方式进行阻挠!由于此剧引起了广告大户造纸厂陈老板(陈歌的爸爸)的不满,电视台工作的刘小乐终于没抵挡住台领导的压力,说出了排练的地方——王笑的父亲偷偷给他们用的厂里的破仓库。结果,王笑的父亲被开除了。小乐面对大家不解的斥责时无奈悲哀地喊出“除了梦想我还能出卖什么?”。武志远在想着他的公务员考试,并且挺清醒看到现实的残酷,劝自己的女朋友赵梦儿(一个喜欢演戏特别想上电视的女孩子)一起放弃排戏。而深爱着李想的陈歌最后也怕他受到伤害,劝他放弃这场话剧的排演。李想痛苦万分地让伙伴们选择演还是不演,结果大家都选择放弃。李想万般无奈却倔强地要坚持,说要请一直资助他的好心人帮忙,结果陈歌却告诉他,那个一直不愿留名的资助人正是她的父亲——造纸厂陈老板,而资助他的原因是因为他很像当年的自己……李想傻了,没想到自己正是依靠这污浊的淮河水带来的张张钞票成长着他绝望地呼喊二十岁不放弃,三十岁还得放弃;三十岁不放弃,四十岁还得放弃。……可是我们才二十岁,什么都还没做啊,固执地不顾朋友的阻拦在破旧的仓库愤慨激昂《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的台词,而此时,有人在击打残破的玻璃窗,李想在陈歌们悲痛的呼喊中额头受伤……

两个俯瞰整个戏剧的蒙太极人物一遍遍念“我在悲伤地注视着我们这一代的人! 我们的未来——不是黑暗便是空虚, 同时,我们在认识与怀疑的重压下, 早已经在无为中一天天地衰老下去。”缓缓拉上铁纱门,里面的李想们惊慌失措,扒着铁门喊“不”,发出一声声对青春的理想的未来的呐喊(我实在没记全台词,只是知道当时深深地震撼着我……全剧在呐喊中结束

整场话剧借李想们的排演,把易卜生的《人民公敌》重要片断巧妙地穿插戏中,戏中有戏。全剧展现了一群满怀理想的年轻人面对严酷现实时的勇敢坚持和无奈放弃。里面适时安排出现的两个俯瞰整场事态发展的蒙太极的人物也颇有趣有意义。还有一个很小的片断让我感动落泪,即有钱老板的女儿陈歌和贫穷工人的儿子王笑交替的独白诠释想要的幸福是什么……陈歌在想父亲回家,她不愿意要花不完的钱,却希望工厂破产;而王笑在想简单的早餐和自己将来怎样不让父亲不再苦与累……

从环境保护这个层面上看,《〈人民公敌〉事件》无疑深刻揭示了存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很残酷的现实问题:为了眼前的利益,人们往往活在虚伪的自我欺骗和盲目“保护”中,用惨重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的代价换取着物质的进步。但这部戏的深层意义并不仅在宣传环境保护,它在试图诠释理想、真理遇到残酷现实的冲击时青年一代的挣扎,用呐喊拷打已经丧失或尚未完全丧失理想的青年们日趋麻木的心灵。面对现实中的虚伪和谎言,我们是否有勇气打破?昨天的“陈厂长”是“李想”,而今日的“李想”是否会成为明天的“陈厂长”?是不是总是这样?时光会悄然磨去年轻的锐气,成长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放弃着一些真的东西,和大千世界磨合中失去本真的自我……

这部戏也拷打着我。《sound of silence》在剧场回荡中我问自己,青春的激情还在吗?对真理的坚持还在吗?我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更多深刻的思考,似乎难以表达…有些沉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