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的今天

(2006-05-01 11:50:13)
分类: 听听音乐
题记:午饭前,跑这瞅瞅。一个人独对电脑的日子,有些颓。今儿过节呢!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发现了,我添了个“历史上的今天”面板。这是从“北大许晓辉”那哥们那一不留神淘来的,感觉不错,每次上来,都特意看看历史上的今天有啥大事儿。得!独乐不如众乐,俺借花献佛,把代码贴下面,想要的朋友们拿去吧,甭客气。不用谢,要写你去谢北大才子许晓辉,呵呵!嗯,今天还是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忌日哦。咱换上他的音乐,纪念一下,想起一个人来......
 
 
    这是“历史上的今天”的代码。设置个新面板加进去即可。熟悉新浪博客的朋友不用多说。
 
<DIV></DIV>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3>&nbsp;&nbsp;&nbsp; 历史上的今天</FONT></STRONG></P>
<P><IFRAME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1px dashed; BORDER-TOP: #000000 1px dashed; BORDER-LEFT: #000000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000000 1px dashed" border=0 name=history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nongli.com/today/today.asp" frameBorder=no width=180 scrolling=no height=145></IFRAME></P>
<DIV></DIV>
<DIV></DIV>
 
    说起德沃夏克,说起捷克,不得不想起一个朋友。
 
    这么说吧,网络的确是很不错的玩意。当然,得用好它。
 
    三年前,我带俩本科小师弟用实验室的一种仪器。是从捷克一家公司进口的。
 
    过程中遇到麻烦,于是email向捷克求助。技术人员Petr耐心地远程指导,问题解决,实验得以顺利进行。Petr很热爱中国文化,曾经去过北京、兰州和西安,对汉字有些着迷。解惑的过程中,不忘顺便问问诸如“女”和“子”放在一起为何就是good(好)这样让我开笑的问题。一来而去,成了不错的朋友。
 
    常常Email来去,到哪个国家,有了好照片,或者他花园里的花开的照片,他会传给我分享。我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专门放他发的PP。学术上的信息,他会转发给我,并介绍我认识他熟悉的美国的巴西的教授们。
 
    Petr还相当喜欢咱们的音乐,告诉我,去北京的时候友人曾送给他两张CD,他宝贝似的经常听,还常常放给同事们朋友们听。把扫描的CD封面传给我看,我才明白是一些二胡曲。
 
    他对中国的热爱感动着我。前年,我音像店淘碟的时候,发现两张很好的民乐碟,想到他,于是买下,随后从学校FTP上下载了一点不错的中文歌又刻录两张,顺便在校门口邮局寄给他了,花了我好几十大洋(忘记多少了)。
 
    数日后,Petr收到,在Email里兴奋如孩子,并把那些音乐到处和朋友分享。之后,两次,他共给我寄来了20多张CD,几乎囊括捷克著名音乐家的好音乐,钢琴曲和小提琴曲居多,其中就有德沃夏克。
 
    音乐无国界。艺术无国界。友谊无国界。
 
    十月份,Petr可能要来南京。Email里对南京充满向往。旅途中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展览,很吃惊,赶忙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来了,我带你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你会真正明白。
 
    我也就期待着相逢。到时候,做回翻译和导游。我想,那会很开心。
历史上的今天
Petr传过来的一张照片。呵呵!挺有感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心正乒乒乓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