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年不发博文只是转载,今天拿出一篇凑趣

(2016-10-25 20:54:59)

走调的转述

——《西方哲学管窥》后记

20146月,我熬到了梦寐以求的赋闲人生。可是,伴随而来的是收入缩水,按揭房贷告急。在临沂兴业的一位族叔,有意聘我到他公司当顾问,年薪高出我的预料。我问他为什么给这么多聘金,是不是带有资助性质?他回答说:“如果只是资助,我拿出一笔钱把你的房贷还清就是了,干么还要采取这种名义?我看重的,是你在推敲合同时咬文嚼字的能力。”他的事业不大,加上几家连锁厂,一年也就是挣个几百万块钱。因为公司聘不到专业文员,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对方做了手脚,自己或者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不知道如何修改,每年要吃几十万的亏。自从我为公司的购销合同把关,就没再遭遇这样的窝囊。听了这样的解释,我仍然觉得拿这样多的年薪不踏实。

没过几天,在枣庄高新区兴业的朋友褚祺,听到我离岗的消息,也动议聘我当文化顾问,年薪为临沂的一半。他花钱聘我,倒不是为他推敲合同,而是不定期与他聊天,讨论中外文化,扩展自己的格局。我怦然心动,口头答应之后,火速赶到临沂,向族叔陈述了褚褚祺的意向,与他商量折中方案:把聘金减少一半,不在临沂坐班,如果需要为合同把关,我随叫随到。族叔欣然同意,但是不让我马上回枣庄,要我留下来对他的管理人员进行“文明培训”,并规范所有的规章制度。

在临沂的十几天里,我感到自己就像一条鱼缸里的鱼,忽然跃入鱼塘,尽管没有江湖那么开阔,却能舒展身体,由一味“点头”变得有资格“摇头”。

其间,有高明人士想到“废旧利用”,准备聘我去“带几个徒弟”,我谢绝。原因是:第一,所谓“带徒弟”,是培养像我一样的写手。我的文字功夫,不是短期形成的。早年,我在市立医院写了上千份完整的病历,养成了获取第一手材料的习惯;在党政机关十几年,一年到头写公文,练出了可大可小的身段;业余时间写小说,培养了模仿他人语风的能力,为谁捉刀就像谁的文笔,这是一般枪手望尘莫及的。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我在县档案局工作八年,每天拿出六七个小时苦读中外经典,做了200多万字的笔记。这些经历垒成的功力,很难“拷”进别人的“硬盘”。现在,如果要求他们像我一样读经典,显然不合“速成”的期待。第二,我从十几岁开始,从通讯报道员到医生,从县委秘书到办公室副主任,从档案局长到高校教师和有“官衔”的研究人员,每天都在“服从领导”,有些服从是违心的,甚至是苦不堪言的。到企业当顾问,与老板是甲方乙方关系,无论褚祺兄还是我的族叔,都不是我的“领导”,如果不愉快,随时可以解除合同。我的后半生,不想再以服从为代价换取面包。第三,两家企业给的聘金,非常诱人,一个离职人员,已经没有无私奉献的义务。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多活几年。在岗的最后几年,一年365天,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不停地撰写由别人署名的学术文章,多次逼近过劳死的边缘。如此透支生命,却没有任何名分,连续奉献了九个假期,却没拿到加班费,实在于心不甘。如果接受“体面单位”的返聘,不可能“只带徒弟”,而是继续吐丝。到企业当顾问,不会如此拼命。

20148月下旬,我和褚祺签署了聘任合同。其中一款是:任何一方,都有随时提出解除合同的权力,被动方必须无条件接受。我和褚祺是多年朋友,按说不该写上这一条款,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彼此的自由。我不愿被一纸合同拴住,也不愿让他为“请神容易送神难”而发愁。再次去临沂时,我希望也与族叔签署这样的合同。族叔的回答是:我先给你一年聘金,一年之后,你如果不想来了,我继续给你这么多钱。因为,你以前为我推敲合同实现的效益,足够你五年薪水。咱们是自己爷们,没有签署合同的必要。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隔半个月去一趟临沂,每次在公司待三四天。除了一些必要的文字处理,也为族内在校学生点评作文,有时候参与公司的决策。不在临沂时,需要我把关的业务文书,通过电话商量,用E-mail传递。与褚祺每隔十天八天一次见面,交流一上午,讨论两三个议题。这期间,身边的官场发生了一次震荡,我自成一统,心静如水,连“作壁上观”的兴趣都没有。因为,我在临沂享受亲情,在枣庄高新区享受尊重,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自身价值。意外发现,在官方机构挣来的钱与在民营企业挣来的钱,花起来没有区别。常言道“痛苦寻觅幸福,幸福渴望永恒”,既然我对眼下的状态满足,也就没有必要关心别人的升降浮沉。

这一年的春节前夕,褚祺问我,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学识?我回答说:你的学识已经为同行所不及,但是有些领域还存在断层,最好全部打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褚祺与我商量:能不能针对他的不足,设计几个系列讲座?我考虑了一下,愿意为他讲授世界格局、中华文明和西方哲学。至于每个系列需要讲几次,容我慎重考虑。褚祺当即向我提出:春节期间,请我对这些讲座进行具体设计,节后开始,每个周六为他授课半天。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由我决定,他完全服从。

春节之后,我先给他讲世界格局;然后,再讲中华文明。我发现,褚祺的自制力、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都非同寻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顶着经济下行压力创业,每个周六雷打不动听课,连续三个小时不走神倾听,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向我复述一遍。还有,他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样的企业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中华文明的讲授,褚祺听得异常认真,这引起了我的警惕:我是给企业家授课,他如此投入,会不会影响事业发展?如果这些内容固化了他的价值取向,遮掩了他的认知视野,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是适得其反?为了对他负责,我决定,讲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暂停中华文明的讲授,改讲西方哲学。等到把西方哲学讲完,再回头讲授中华文明。

于是就有了这部讲稿。

这部讲稿,不是严肃的学术文字,因为这不是西方哲学通史,我是根据褚祺的需要对西方哲学进行取舍,与权威的同类教科书有所区别;同时,我在编写讲稿时,不是摘录哲学家的原话,而是用通俗语言转述其观点。作为讲授者,工夫用在课前,讲起来容易,作为传播性文字,有失规范。

尽管如此,褚祺却有意印制成纸版文献,一是用来今后温习,二是留给子女阅读。我考虑再三,觉得不踏实:这部讲稿不是我的研究成果,而是我的通俗性转述。有些转述,不是基于原著,而是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中抽取。作为口头授课提纲,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问题,印成纸媒文献,万一有人指控我剽窃他人成果,必须担责。当时编写讲稿的时候,没有注明哪段内容来自哪位学人的成果,现在寻找出处,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不作注明,既是对前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可是褚褚祺认为,印制几十本自存,非关商用,不会引起纠纷。于是,我对以上讲稿,作了一遍文字订正,删去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内容,形成了这个版本。

此前讲授的世界格局和中华文明,也有讲稿,只是那两个系列还没完整地讲完。世界格局尚缺经济部分,中华文明只讲到秦朝,汉以后的内容还没涉及。我们计划,到2017年春天,这三个系列的100堂讲座,能够收官。讲完这些,褚祺需要、我能讲授的东西,也就不多了。那时候,我想过几年懒散文人的日子,静静地梳理一番自己的经历。等到把身心修炼得彻底澄明,是不是要写几部自己署名的著作,那要看天意。

在《西方哲学管窥》付印之前,我要感谢我的族叔,是他,让我尝到了书生也能挣钱的喜悦。我要感谢我的朋友褚祺,是他,让我不需要离开老婆孩子,就能潇洒地挣钱还账;他的求知欲和定力,激励我继续学习,激励我开辟新的知识领域,我在帮助他“打通”断层的同时,也打通了自己。

关于这部讲稿的“含金量”,我自信不低。但是,这里面的“金子”,不是我的。为此,我郑重声明:讲稿中没有我的任何创造,所有观点,都是转述,连丝毫的生发都没有,因此不享有知识产权。讲稿中引述的哲学家言论,即便是加了引号的,也作了改写,为的是通俗易懂。因此,我把这部讲稿,称作是“走调的转述”,而非个人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