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标签:
转载 |
一、文学家描述: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鲁迅--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
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
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就是一个大世界。
二、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今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今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三、点滴感悟:
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片叶,每片叶都有自己的绿意。在花将凋零时,在叶将枯萎时。我们都应该在最后一刻将一切归还给大地。
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懂得见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开这个世界的门。
细节决定成败。蝴蝶振翅吸引起龙卷风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宛若恒沙微尘,虽然渺小,却也自成一世界。
生命永恒存在亘古不老的原始见证。无限的人类历史可以由有限的人类个体来串织;无极的时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来度量,永恒的笔端能够记录人类文明的变迁。
表现对人类个人生命充分的自信与自由,从一个卑微的个体生命中我们有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整个物种的生命力。
表达有限与无限的转换,短暂与永恒的共同死亡。
一朵野花虽然渺小,但是对于蜂蝶来说却是一个天堂。
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点滴,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都会发现其所蕴含的独特的美。珍惜点滴,把握细节,生命便能如同莲花一样清莹脱俗。
《华严经》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庄子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