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珍/跨越时空的风云际会(原创)
(2014-08-08 12:37:57)
标签:
文化 |
跨越时空的风云际会
——读《王鼎钧书话》有感
杨传珍
明年是文坛巨擘王鼎钧先生九十周年寿辰,也是作家文学生涯七十周年纪念。尔雅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王鼎钧书话》,给了作家、读者、文学史家丰厚的礼物。
王鼎钧先生自1945年在陕西《兴安日报》发表诗评和悼念同学的文章,至今已经出版44部著作,散见于报刊和网路的作品不计其数。《碎琉璃》、《左心房漩涡》和四卷本回忆录“登陆”内地之后,好评铺天盖地。在海量的资料中,遴选出能够体现王鼎钧文学成就、多向传播、读者反应的书话,却是一项系统工程。承担这一工程的隐地先生,不辞辛苦,编出了拥有290个页码,包括王鼎钧论·传、王鼎钧学位论文一览表、王鼎钧手迹、王鼎钧的小说、王鼎钧作品外译、王鼎钧学术讨论会、王鼎钧书话、书话王鼎钧、王鼎钧著作一览表、王鼎钧大事记等栏目的一本大书,尽管是“抽样”,却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维度展示了这位文学大家的风采。
以白话文为标志的中国新文学,从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开辟草莱时期(抗战之前)的文学成就,尽管可圈可点,今天进行理性审视,却发现多是急就章。就连鲁迅这样重量级的“文豪”,笔下的文学形象也没经过深思熟虑,对后世的影响显然“破”大于“立”。这也难怪:鲁迅只活了56年,正式文学生涯也就是20年。王鼎钧经历了战争与和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专制与民主、推倒与重建,生命的“这一半”与“那一半”经过“再生生命”的反观,对历史与现实以及未来有了深入而客观的把握。他在“史”的基点上“思”,立志“做人类的作家”,经营自己的“诗”。他有跟世界文学通则若即若离的独家文学观,并有能力自我实践,创造出蕴涵民族精神史年轮的美文。作家不回避丑恶与苦难,但是不把读者当做倾诉的对象,在前人“破”得满目疮痍的旷野上,从事诗性的“立”。不仅重新“为天地立心”,而且创造出滋养未来的精神生机。
在作品依靠市场走进读者的年代,作家与出版家的良性互动,是成就作家的重要因素。一个作家在出版作品的过程中,如果四处碰壁或饱受欺骗,不能不影响创作品质和进程。自1975年开始,王鼎钧在台湾出版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交给尔雅掌门人隐地先生,因为,他对隐地放心。四十年下来,王鼎钧先生有将近30本书由尔雅出版发行。对此,王鼎钧先生感叹:隐地既是出版家,也是作家,他用作家的方式而不是商人的方式跟作家打交道。
隐地与王鼎钧的交情,可以上溯到50多年前,当时,主编《征信新闻报·人间副刊》的王鼎钧,给了文学新苗隐地及时的阳光雨露。从事业余创作的隐地,小说处女作《幻想的男子》发表之后,开始了成功的文学生涯。他于1975年创办尔雅出版社,王鼎钧的《开放的人生》,作为开山之作,一炮打响。此后,两位文坛之星,开始了跨越时空的密切合作。
这是汉语文坛的风云际会。文学史家将来会展开深入研究,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文坛佳话。今天,我们拜读凝聚了两位文坛大家真挚友情的《王鼎钧书话》,激奋与庆幸之余,还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