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兴安八景之五峰梵钟

(2014-08-04 13:44:58)
标签:

转载

[转载]古兴安八景之五峰梵钟

五峰,山名。其形如掌故名。在城南,距城五十里。从《兴安州志》所附《州境之图》看,五峰山应在香溪洞西南方向,今吉河青坪。这里山清水秀古时有寺院,名报国寺,寺内有巨钟。《兴安州志》谓:昔人朝贺习仪之所也。夜深人静,佛人撞击钟响,其声清越可爱,音传数十里之遥远。以五峰梵钟为一“景”,应该不是该寺的钟楼或者钟亭,有什么不凡的诸如飞甍崇脊,据角舒展之类精美的工艺。想必是一种意境,一种静悄悄悠远的感觉!

想出“五峰梵钟”这四个字的,一定是一位诗人。危岩峭崿郁葱葱的五峰山,必是映在一处透明的绿光里,崖上藤痕苔纹苍古,耕桑樵牧人家似应活在其中,定是肩披薜荔之衣,腰系松萝之带,如含睇巧笑的的仙女从杳杳霜岚中浮升。

五峰梵钟一定与唐代诗人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感觉是一样的。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通津门外的码头边。一轮月斜挂,几声鸦啼叫,满天寒,江边点点渔火这清冷的水,陪伴着舟中的商旅,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钟声与夜色并绘出了一幅清的秋夜羁旅图。那五峰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每个游子、过客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古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老的歌谣体现了人们对山的情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五峰山是一个粗犷带有野性纯美的女神,这美美的女神从不滥情。冬日,皑皑白雪粉饰了她的纯情;夏日,飘浮的轻雾,遮藏了她的婀娜;秋日,红色的山岚掩藏了她的冷艳;春日,绿色的山风吹醒了她的睡眼。佛家把佛寺建在五峰山上,固然有追求佛事活动所必需的清净环境、独立精神和超逸情怀等因素。但山自身所蕴含的哲学、历史、文学等信息对居住在秦巴山区的山里人的感染和启迪,应该是重要的因素。然其“景”仍应在深夜的钟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