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书法那些事——书法理论的真伪
(2014-07-22 22:35:40)
标签:
转载 |
���� � � 书法理论的真伪
� �古代书法理论文献资料流传至今,为数不多。许多学者认为,在这些可读的理论文献中,真伪掺半。从古到今,中国文人就有善于造假、剽窃之徒;就有扯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之小人;就有盗名欺世、滥竽充数之伪君子,书法理论属于重灾区。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文集,秦朝焚书后,汉朝收得今文《尚书》二十九篇,古文《尚书》三十五篇,晋朝时,晋人就伪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掺杂于流行千年的《尚书》之中,这是伪劣和掺假。在毕昇活字印刷术以前,文献的流传以手抄、口传为主要途径,文献的增减、删除、篡改、误笔等客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误和错。
� 读书法古文献资料,不能一昧照搬。不仅要看古人是怎么说的,更要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帖本是怎么用笔)。不能唯书、唯人、唯古,唯靠实践来验证。
��孙过庭《书谱》中有几句话说:“闻疑称疑,得末行末,古今阻绝,无所质问,设有所会,缄秘已深,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古人是靠识文断字,更靠能写得一手好字来谋得功名、地位的,人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教给他人。“古今阻绝”是“缄秘已深”所致,“成功之美”的领要靠自己去感悟!
��如何去感悟?书论不一定靠得住;在课堂上,读个书法学士、硕士、博士文凭,未必就能得到一个正确的书法世界观;在社会上,靠经营获得个教授、书法家的名份,不一定就名至实归得到社会的认可,书法界徒有虚名的“三流九教”人物实在太多了;即便是书法世家,手把手地教,不一定就能成就“书二代”。因为,书法艺术不是纸上谈兵、说教论道,而是建立实践基础上,用动手能力来实现的学问。
� �实践的途径唯有临帖,在临帖这个漫长、枯燥、寂寞,甚至是痛苦、挣扎、耗尽时光的过程中你能和古人对话、交流,在这种心灵的对话交流中,你能感悟到古人的深厚、博大,学到书法理论中真正的真理,进而获得自我——个性。
� (个人观点,请慎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