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夜摄影的圣地——西藏

标签:
转载 |
浩瀚广宇一镜收
拍摄地点:山南地区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湖边;拍摄时间:2013年8月13日凌晨4点15分
银河是如此的璀璨夺目,这是城里人很难想象的。即使我们走出城市,来到郊区,也未必能看到这般灿烂的银河。这美丽壮观的银河景色的出现,除了因为西藏是高海拔的高原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外,还因为相机高感光度的感光元件把银河的美挖掘了出来。我们看到的银河,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牛奶般乳白色的河,而是一条有色彩的河:有的地方的银河发出粉红的光辉,有的呈金红色。8—15毫米的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的宏大视域,把横跨天宇的银河、远山、岸边的灯火、羊卓雍错的湖面,还有拍摄者的帐篷、车,都收进了画面中。宇宙很大很大,镜头很小很小。其实也可以说,宇宙很小很小,镜头很大很大。
羌塘高原的大月亮
这幅照片好似童话中的场景:大大的月亮,天空中一朵祥云,线条极简单的土山。画面中的元素极为简单,但
整个画面却有一种感染力,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些城里人极少能见到这么大、这么亮的月亮吧。仔细看,可以看
到月亮上的地形地物——一些环形山和一条条放射纹清晰可见。这要感谢西藏羌塘高原上洁净、干燥、稀薄的空
气,还没有光污染的环境吧。
拍摄地点:山南地区乃东县雍布拉康;
拍摄时间:2010年9月22日22点30分
这张夜空下的雍布拉康宫的照片,色调非常庄重典雅,天空不是蓝蓝的,而是有一层灰灰的薄云,星星在薄云的缝隙中闪耀。由于长时间曝光,一颗颗星星拉出长长的轨迹线。星轨划破灰暗的云层,打破了云层的单调。雍布拉康宫参差错落、依山而建的宫殿白墙朱顶,色泽鲜明而典雅,其中一两扇窗中透出的灯光,仿佛画龙点睛般地点亮了整个画面,楼下台阶上有人打着手电筒走动,画出了一条光的曲线,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也在神的庄重气氛中增加了些许人性的温馨。可以说,这幅照片拍出了白日无论如何也无法拍出的格调和意境。
拍摄地点:山南地区乃东县雍布拉康;拍摄时间:2010年9月22日24点整
这张照片拍摄到的是千载难逢的一个瞬间,此刻的夜空,月亮圆润饱满,银光喷涌。最神奇的是,夜空中的云正幻化为一只飞翔的彩凤,从雍布拉康宫的剪影和月亮间飞过。
把雍布拉康的庄重通过星空和月亮表现出来
拍摄地点:山南地区乃东县雍布拉康;拍摄时间:2010年9月22日23点22分
据西藏的史书说,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宫殿,它坐落在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的扎西次日山上。西藏许多寺庙宫殿都建造在山脊上,据说是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但我觉得更多考虑的,可能是宗教的象征意义和与天神沟通的需要(因为大多数山顶都无水源,需到山下取水,这样的地形和位置显然不利于防御)。相传雍布拉康宫由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所建。松赞干布时期,雍布拉康被扩建成寺庙,同时兼做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夏宫。据传说,西藏第一部经书也诞生于雍布拉康,因此这里也被佛教徒视为圣地。这样一处圣地要怎样表现?摄影师卡布相信,用夜晚的星空和月亮做背景,比白天更能表现雍布拉康宫的神圣和庄严。他在当地察看了地形和周边环境,了解了月亮什么时间在宫殿的何方升起。经过一次次的调查和实验,卡布拍出了一组夜晚的雍布拉
康宫的照片。
纳木错的质感
如果不看天空中的星轨,你可能会以为这张纳木错的照片是白天拍的,其实不是,这是夜间拍摄的。这张照片别有一番魅力,仔细推敲,这魅力来自于图中景物的质感。天空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深邃、空虚的,但在这张照片中,天空好像磨砂玻璃一样,有了硬度和质感:一道道星轨好像是被坚硬的锐器在玻璃上划出来的痕迹;湖水在动荡中被拍成了好像朦朦胧胧的云雾;岸边几块冰的质感很有层次,透明、晶莹、坚硬,只有在夜晚的弱光环境下长时间曝光,才有可能拍出这种感觉。这也许是夜晚的魅力之一吧。
转动的是土林,不动的是星空
阿里高原的札达县有面积广大、形态各异的土林景观。12月的一天,卡布要拍一张星空下的土林的照片。他找到了一处坐落在象泉河边的土林景观,土林断崖壁立、沟槽万道,象泉河的河水尚未冰封,汩汩流淌。卡布把相机架起,正对着北方,拍下了这张星空下的土林的照片,因为正对着北方——北极星的方向,又经过了长时间的曝光,所以夜空中星星的轨迹构成了圆形。其实不是星星在旋转,而是因为地球忠实地绕着指向北极星的地轴旋转的缘故。
照片只记录了光与影,却忽略了风与气温
拍摄地点:阿里地区普兰县玛旁雍错湖边;拍摄时间:2012年12月2日23点17分
在同样的位置,我也拍过纳木那尼峰和玛旁雍错。不过是早早地起来等待日出,等待初升的太阳的光辉照亮纳木那尼峰的那一刻。那一刻,太阳的光辉会把雪峰染红或照耀得一片金黄,就是摄影人说的“日照金山”。但是摄影师卡布的这张照片可不是早晨拍的,而是深夜月出的那几分钟。那时月亮刚刚升起,月亮的光辉刚好把雪峰照亮,但又没有掩盖天空中的点点星光。卡布说,这也就是几分钟的光景,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画面中看不到风的痕迹,但卡布说风很大很大,把两吨多重的越野车吹得摇摇晃晃。将摄影包挂在三脚架上,再压上一块大石头,才使得相机不再晃动。看照片,感受不到气温很低很低,天气很冷很冷。照片表现的只是光与影的世界,省略了风和气温等因素,但摄影人卡布却清楚地记得照片背后的一切。
星空下的纳木错不再寂寞
卡布的摄影是孤独的。一是他的摄影目标总是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二是他的摄影总是在夜间进行。在海拔4700米的大湖——纳木错,卡布与两只夜间游荡的野狗成了好朋友。两只狗成了夜晚的纳木错这张照片的模特,它们的出现使星空下的纳木错不再寂寞,画面中的一切都被灌注了生命的气息。
拍摄地点:日喀则地区定日县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拍摄时间:2012年4月8日凌晨3点48分
珠峰的照片很多很多,夜晚星空下的珠峰照片却很少见到,这一方面是因为珠峰不易到达,还因为珠峰总是云雾缭绕,晴空不多,因此拍出星空下的珠峰并不容易。这张珠峰的照片,卡布并不满意,他希望拍出一张漫天星斗下的珠峰,或者星轨转成圆形的珠峰,最好在照片中出现登山者透出灯火的帐篷,或者一队登山者在星空下向顶峰攀登的身影。
拍摄地点: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寺;拍摄时间:2012年12月1日22点48分
拍摄地点: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寺;拍摄时间:2012年12月1日3点08分
卡布似乎特别喜欢拍摄星空下的寺庙,因为此时的寺庙似乎揭示了它的本质:宁静、淡泊、远离红尘,这些本质只有在月光下或者星空下才好表现。佛塔尽管色彩鲜艳,在星空下却如此单纯和静谧。星星画出圆形的轨迹,佛塔却直指苍穹,岿然不动。月光、星光虽然比太阳光不知微弱多少倍,但是在夜里,它们是那样明亮,在寺庙墙角的转折处,它依然画下了明与暗的界线。低矮平坦的庙宇虽不高大宏伟,但月光把它照亮,使夜空中的托林寺显得格外庄严神圣。
卡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天文摄影师——他关注的不是星空中的星星,而是星空下的地景,是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世界是什么样的。他把镜头指向了西藏牧民的生活。白天,摄影师走进牧民的帐篷中(上图),太阳的光芒从帐篷顶部的空隙中射入——此时还是太阳主宰的世界。晚上8点多,羊群开始暮归,太阳依然很明亮,月亮、星星尚未出现,帐篷静静地立于大地之上(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