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珍/翰墨飘香的商城
(2012-07-12 21:07:52)
标签:
杂谈 |
翰墨飘香的商城
——台儿庄古城楹联文化巡礼
杨传珍
台儿庄古城由官署、庙宇、会馆、酒楼、世家大院为主体,统领着普通民居和星罗棋布的商铺。制定重建规划之初,时任枣庄市市长的陈伟就提出,重建古城,不仅要恢复实体建筑,还要恢复业态和文化,全方位复活这座古城。如今,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再现康乾盛世商贸城市繁华的同时,无所不在的书卷气,陶醉着每一位游客。楹联文化尤其令人称道。
据地方志记载,早在泇运河开通后的万历三十四年,明政府就在台儿庄设置了台庄驿和闸官署。清朝顺治年间,为处理民事纠纷,县丞署由峄县城迁到台儿庄。首任县丞,在县丞署大门两旁挂起“船渡八闸但愿河安若镜,风扫四壁何妨署冷如冰”的楹联,寄托漕运安全、没有诉讼的心愿。驿站长不甘落后,请一位在此下榻的状元,为台庄驿题写了“万里烟霞经此驿,一河云水绕台城”的楹联,以飘逸之笔盛赞这座水城的灵气。顺治十六年,清政府在台儿庄设立台庄营,派从三品游击统领600兵马,负责泇运河防务。登州进士陈必大,在台儿庄驻守期间,身为武官,却喜欢与文人饮酒赋诗,炽盛了台儿庄的儒雅之风。雍正元年,台庄营的武官,改为正三品参将。陕西宁夏卫武进士吴开增,在参将任上,禁暴除奸,保护地方太平,深得官民赞许,地方绅士为参将署送上“影壁照麒麟,足以祥光推五省;雄风安水陆,威扬箭道胜三军”的楹联。号称“山东第一闸”的台庄闸,连续几任闸官无所作为,船家有怨却又无可奈何。康熙年间,新闸官上任,船家和商户为闸官署挂上“闸小锁千里,身微系万家”的楹联。据说,这位闸官一改前任作风,受到船家拥戴。
尽管台儿庄有参将署这样高级别的“大衙门”,但台儿庄却以商贸为主。到台儿庄经商的外地商人,为了相互照应,先是形成同籍贯的商帮,再由商帮发展为商会。商会壮大之后,斥资兴建会馆。在台儿庄,著名的会馆有以“闽丰”命名的福建会馆,以“晋元”命名的山西会馆,以“崇华”命名的徽商会馆,以“浙人”命名的浙江会馆。福建商人,眼界开阔,讲究排场,追求更好,闽丰号会馆建得富丽堂皇,楹联也比其他会馆富有气势:“翼搏长空三万里,风豗沧海五千涛。”浙商精明能干,在交易场上不感情用事,不结交官员,不找政治靠山,凭商品质优价廉立足,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浙人会馆的楹联,没有福建商人那么大的气魄,却充满人情味:“此处有家乡风月,举杯皆故土人情。”
康乾盛世的台儿庄,“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饭店酒楼生意兴隆。相传,有个名叫彭启的厨师,为乾隆皇帝做过鹿腿宴,并得到赏赐。彭启饭店的楹联,因此敢夸“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的海口。驻守台儿庄的武官瞿翼龙的后人,在黄金地段开“聚奎楼”酒店,为了淡化武官背景,挂上“春在楼头,来时且赏风情远;云生槛外,醉罢还留字句香
”的楹联。日升昌记在台儿庄筹建分号,用“谋利以天下为计,聚财乃义中所求”的楹联,作为广告语。从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台儿庄出过三轮“四大家”。这12个世家大户,在不同年代兴建的豪宅,既为实用,也不乏炫富成分。号称“四十万”的万家先祖,从山西经江西来台儿庄行医,乾隆初年,“万老爷”为一位漕官治好顽疾之后,搭乘漕船做了几趟生意,赚了40万两白银。有了钱,斥资建造名曰“扶风堂”的豪宅。扶风堂大门的楹联是:“名高四大家,胤嗣新风传孝道;叶茂三千岁,公孙老树佑福门。”清末兴盛起来的陈家,建了名为“三恪堂”的陈家大院。史籍中对“恪”的解释是“客”,周朝建立,把商、夏和舜的后人,分封到三个地方,成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客人而不是臣子。而台儿庄陈家对“三恪”的解释是“对天地人都要恭恭敬敬”。三恪堂的楹联“勤俭持家,惠木良禽集心府;谦恭出事,德风华雨满庭除”,倒是与这个家族对“恪”的理解相吻合。
因为台儿庄古城毁于1938年的大战,2006年年底,陈伟同志动议重建古城时,旧城中只剩下53处并不完整的战前建筑。这些建筑,都没有保留楹联。在查阅文献、走访老人、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时,找到的完整楹联不到30副,有些被人称道的标志性建筑,老人们还记得有楹联,却回忆不出具体内容,有的只能想起半联或几个字。为了使复活古城不丢失弥足珍贵的楹联文化,建设者们找书法名家书写原有楹联,请撰联高手用修复文物的方式补写不完整的残联,同时通过网络,面向全世界征集新联。发布征联启事的同时,将古城导游词和景点介绍一起在网上发布,以便使新创作的楹联紧扣具体建筑。关帝庙中的春秋楼,有关羽捧读《春秋》的塑像。征来的楹联是:“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关帝庙端门,征到了“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的楹联,将这位“武圣人”与“文圣人”联系起来,既恰如其分,又彰显古城“文气”,与惨烈的台儿庄大战形成鲜明对照,蕴涵和平主题。
台儿庄的繁盛,源于漕运带来的商机,外地商人在此落地生根之后,注重子孙教育,私塾学校应运而生。科举制度废除之前,城里及周边农村的私塾,不下30家。其中,出资兴建“翠屏学馆”的人家,独出心裁,将私塾建成酷似文庙的格局。重建的翠屏学馆,用“跬步休轻,可酬胸内摩云志;寸阴莫误,请听门前流水声”励志联,既古香古色又发人深省。月河之上,原有一座竹木结构的跨河大桥,名曰马公桥。据《峄县志》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天子南巡。落第文人李克敬,献上《雅颂八章》之后,登上马公桥看河中舟楫往来。就在这时,传来皇帝嘉奖,李克敬从此平步青云,这座桥因此改名“步云桥”。一位文献学博士,为步云桥拟出“梯级可谐欣捷步,云程有路喜先登”的楹联,讲述了李克敬命运翻转的掌故,并对游客暗含祝福。
有些新创作的楹联,既有古意,也富哲理。位于大衙门街西口的“水路通衢”牌坊,四副楹联均为新创,其中一副是:“岸柳河桥,要平摊邗水二分明月;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轻歌。”以泇运河呼应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水,把古城的繁华比作十里秦淮,引发游客思古幽情。闸官署的跨院,作为枣庄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学子们的艺术品,在这里展出。为古城服务的志愿者,也在这里落脚。负责这项活动的宣传部长,为基地取名为“道·可道”艺术吧并撰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提示大学生,扎根大地,向往苍穹,不要追求享受。
相传,乾隆皇帝途径台儿庄,驻守这里的参将,到龙船上恳请皇帝进城。乾隆皇帝问和珅、刘墉、纪昀城里有什么可看的。和珅说有“名和利”,乾隆皇帝说自己不缺名利;刘墉说还有“情和义”,乾隆皇帝说他要考虑考虑;纪昀说还有“诗和礼”。乾隆皇帝来了兴致,决定进城。这个传说,尽管不是史实,却折射出这座商城在“名利”之外,还有“情义”和“诗礼”,一座城市的品位,由此彰显。通过楹联,让人感到这个八卦故事的寓意非同寻常。
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即将全面完成,几千座复活的建筑,等待高手的楹联。我们期待着,这座活力四射的古城,弥漫更加浓郁的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