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管理规范
9月1日起节假日和双休日不得补课
最近,省教育厅发布《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这一基本规范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
新规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为: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走读生一律不安排早、晚自习。寄宿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两个课时,结束时间小学不晚于2030,初中不晚于2130,高中不晚于2200。寄宿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保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
新规2:节假日、双休日不得补课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小学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收费辅导班。
新规3:学校不得办任何实验班
全省各中小学校要实行均衡编班,均衡配备教育资源,不以任何名义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实验班。
新规4:不准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考试命题科学合理,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随意提升考试难度。不准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和编排座位。
新规5: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师德表现、教学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等方面评价教师工作。不向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和奖惩教师。
就节假日补课、大班额等问题,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总的来看,我省实施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突出问题。
该负责人说,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中小学生作业多、考试多、补课多、竞赛多,教师、学生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改革,就要从教学方式做起,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要让课堂活泼起来。
他说,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努力引导家长们正确看待素质教育,科学培养孩子。这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引导和规范。一定要避免出现学校减轻了学业负担,而家长把孩子送往补习机构去的局面,或者要让这样的现象少发生。
就公办高中办复读班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虽然日前我省再次要求严禁公办高中办复读班,但仍有不少学校通过转移办学地点等方式,变相进行招生。公办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举办复读班,势必挤占有限的高中教育资源。该负责人表示,省教育厅将在9月上旬、中旬对这一问题进行彻底排查,发现一起解决一起,凡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因监管不力,致使本行政区域内多次出现不规范办学行为又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的,要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实行问责。如社会上发现仍有类似办班的,可及时举报。
就目前我省小学普遍存在入学难及大班额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小学入学难仍是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大班额现象严重。此次改革中,解决大班额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小学、中学班额分别控制在45人、50人以下。(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