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之不足由他缱——初识昆曲

(2007-10-09 22:08:42)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随笔感悟
 对于戏曲,我了解的不多,对于曲种,了解的更少,仅仅能分出黄梅戏、越剧等很有限的几个戏种。
 
十一中午,打开电视,无意中看到文化访谈录国庆特别节目《于丹·游园惊梦》第一集梦幻之美。开篇,于丹教授并没有向我们介绍昆曲的起源等基本知识,而是从梦开始,结合牡丹亭,一步一步引导我们走入昆曲的画卷中,领略昆曲的细腻、精致、委婉、清雅,一种至情至性、载歌载舞、极致的完美。
 
《牡丹亭》中游园的那一段唱词我熟悉,黛玉曾偶听梨香院戏子们排戏远远的飘来的一段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黛玉感叹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黛玉听到的只是好文章,并不是好曲。而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黛玉听到的是昆曲。
 
听了于丹的介绍之后,我特意到网上找《牡丹亭》来看,真正领略昆曲的细腻委婉。第一段是游园,杜丽娘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然后是大段大段的游园唱词:“原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边唱边舞,春香在一旁配合,美伦美涣,昆曲不象京戏那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在江南丝竹的伴奏下极其的清雅精致。
 
游过青山绿水看过牡丹荼蘼之后,杜丽娘叫春香回去。春香说:“小姐,这园子观之不足。”杜唱道:“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过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回家之后,该是惊梦了,明天再找来看。
 
观之不足由他缱!国庆七天,并没有好好收看这档节目,对昆曲知之甚少。今天,我在网上搜这档节目,同时搜了昆曲。把昆曲的简介收录在此: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未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这四个方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最高。

 

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