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遵道秦家砍村志愿者爱在中国行 |
分类: 【影像】好色之徒,情动于中 |
本文已被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图&文 / 飘摇
2008。05。25。下午。曹队带我们去走访遵道镇的秦家砍村十二组。秦家砍村离遵镇比较偏远,外界物资到达也比较缓慢。先遣队伍对秦家坎村作了细致的入村入户调查,秦家砍村有15个组,共计人口3290,共计户数1192户,访问统计在村居住的一岁以下婴儿24人,三岁以下幼儿44人,孕妇13人,五保户42人,遇难人数36人。志愿者将秦家砍作为第一个有针对性扶持的村子。
在我们去的路上,曹队说,秦家砍目前来看11组到15组为较困难灾区,尤以为12组最为严重。马爹也说他们刚到12组时,村民吃饭都成问题,但经过几次针对帮助,现在村民吃饭问题基本解决。曹队说起十二组的组长,一个四十多岁的响铮铮的男子,在地震后面临全组百姓没吃没喝没住,悲痛且内疚的当着众人的面哗哗大哭。当时听着心里特难受:一个负责任的组长若不是到了极度无助的地步,怎会如此以泪哭诉?!
通往秦家砍村的有一条水泥公路,再往各个组里头的都是自然的土路。唐司令一直当我们的好司机,他打趣地说,现在走秦家砍村是轻车熟路了,每个组的路道比他走老家绵阳的路都要熟悉了,摸着黑都能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我们的志愿者入村解决村民的及时困难,村民们一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过来说感谢的话,或者向我们尽情的哭诉地震带给他们的伤害与悲痛。
秦家砍村的房子几乎全部倒塌,村民们有的没有住处,有的就拾捡废墟里的木梁木板搭起矮矮的篷子,篷子上盖着秸秆或旧的薄膜,但这对防雨起不到多大作用,帐篷和彩条布最为紧缺。我们的志愿者在25日发放秦家砍村11组彩条布10个,发放13组彩条布10个,发放14组彩条布12个,好让村民住到能防雨的彩条布篷里。
当我们从十二组出来时,老王(王石)过来跟我们一起查看灾区。遵道镇是万科后期重建的对点镇,听说老王来灾区也好些天了,一直在查看灾情。秦家砍村的肖书记带着我们查看了被地震破坏了的贯穿整个村子的农田灌水系统,水泵和整条水管都被破坏。在两抢(抢收麦子、抢种水稻)季节,没有水,就没办法耕种,日子一过六月,到时也不能种水稻了。肖书记说,现在村民最重要的是生产自救,总不能一直依靠政府和志愿者的帮忙,即使政府和志愿者会不停地输送物资进来,但往后的生活是长期的,村民只有解决生产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动着:这是一个非常深明大义和负责任的书记,从他的话里,我似乎能看到将来他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情景。
走进十二组第一眼看到倒塌的房屋。
坐在椅子上的是个怀有四个月宝宝的孕妇,她的脚受伤后感染发炎。
我们的志愿者给她送来了消炎药,还为他们家安装了生活帐篷。
孕妇家被地震砸烂的家什。
在我们志愿者去之前,孕妇一家几口就住在这个小矮篷里。
十二组的房子全倒塌。
一个好好的家全没了,只有一个炉灶,男青年哀伤难过起来。
青年的妻子在哭诉地震带来的伤害。
残破的房子。
被地震毁坏的秦家砍全村的农田灌水系统。
最右手边的是秦家砍村的肖书记。
孤立无助的老人。
老人领到我们志愿者派发的彩条布。
村里很缺做饭的锅,我们的志愿者给他们采购送来,村民领到锅很高兴。
原本非常美丽的家,现在只剩一面墙屏。
我们的老百姓的智慧不可估量,他们用废墟堆里的木条和门板搭起来的民间帐篷。
并且每户都紧挨着,防雨防潮并且实用。
哭诉的老人。
悲伤的大姐。
向记者诉说灾情的大娘。
深圳卫视的记者洪海,面对灾民的哭诉,他的心情很难过。
穿迷彩衣的就是十二组的组长。
老人难过地说,地震害了很多人。
老人难抑悲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