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生活 |
定义内容
通过“微表情”,就能断定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人。通常 人们把这归因于下意识、直觉或是“本能感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丰富-------微表情。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人们去发现。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我们会翻阅罗乐德斯(Rolodex)名片管理器[ 译注:就是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型相似的人。我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纹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来作出自己的判断。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William Condon率先进行了针对瞬间互动的研究。在他著名的研究项目中,他逐帧地仔细观察了一段四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帧是二十五分之一秒。在对这段影片片段研究一年半之后,他已经可以明辨一些互动时的小动作,比如当丈夫把手伸过来的瞬间,妻子会以一种微弱的节奏移动她的肩膀。 美国心理学家John Gottman通过对情侣录像来分析两人间的互动。通过研究这些微动作,Gottman可以预言哪些情侣会继续恋情,而哪些将会分手。编辑本段内心目的
面部的变化,如笑、皱眉、发怒,能迅速地提供更多的信息,由此我们能很明显的 了解人们当时的心情、意图。心里的事全在脸上写着,想获取你信任的人会冲你笑,想吓唬你的人会冲你发怒。 交流时,我们希望尽可能多的获取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同时我们也会控制自己的表情,其目的是: 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方; 掌握所处的境况; 避免危险、欺骗、窘境或社会地位损失; 诱导、确认或控制对方的想法;编辑本段研究内容
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有关表情的科学,其中就有:人类共同的七张面孔。 表情:亚当和夏娃的七张面孔 和父母或孩子说话时,大家都知道皱眉表示伤心或不满。但皱眉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么?学者Paul Ekman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为了得到答案,Ekman决定走访世界各地,研究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通过研究国外城市、偏远岛屿和与世隔绝的丛林的人。 Ekman和研究伙伴W V Friesen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观察和生物反馈)他们描绘出了不同的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Ekman把其归结为一个体系,称之为 “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测量表情”可不容易。比方说,“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S)”不能识别情绪,只是确认做某个表情时肌肉的动作。测量方法是使用“动作单元 (Action UnitsAU)”,每一个AU对应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皱眉是AU 4,扬眉是AU 1。AU里不包括 “嗤笑”或“似笑非笑”这种表述性的语言,因为这会影响对特定表情的理解。它还能识别某个表情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是自然的还是故意的。表情的强度也很重要。笑的强度(定义为AU 12)可分为6种,依据是嘴角翘起的角度。同理可以衡量眼睛的收缩(AU 6)。测量的时间长短则需要考虑笑容展开到最大程度的时长、其维持时间、面部恢复到常态的时间。笑的同时是否还有别的表情发生?它们与笑有关还是无关?笑容是对称的么?如果不是对称的,各半边脸部笑的程度是多少?编辑本段辨别方法
下面,来了解一下“笑里藏刀”:微表情。 辨别”微表情”:为什么你不喜欢他那样笑?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很多表情及其表现的情绪都是很常见的,因此大脑能够搜寻并理解这些面部信息。同样,当情绪有变化时,人的面部也有种奇特的习性,能做出相应的表情,有时这不需要人具备知识,或是有意为之。 “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微表情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售货员的笑脸里可能闪过一毫秒轻蔑的嗤笑,停车场里表情严峻向你走来的人可能会突然闪现恐惧的表情。 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编辑本段表达意思
人类主要拥有至少七种表情,每种表情都表达同样的意思: 高兴 :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伤心 :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害怕 :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愤怒 :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厌恶 :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 惊讶 :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 眉毛微抬。 轻蔑 :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脸部会透露出“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它通常只有1/25秒的时间,一般人用肉眼根本察觉不到,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感觉。编辑本段基本释义
1.单肩抖动------不自信 。 2.注视对方眼睛------撒谎中(为了看看自己的把戏是否得逞) 。 3.中断眼神交流------不代表撒谎(回忆中) 4.回答时生硬的重复问题------典型谎言 。 5.抬起下巴------十分尴尬 。 6.揉鼻子------掩饰真相(男人的鼻子里的海绵体在撒谎时容易痒) 。 7.眼睛向左看是在回忆,向右看是在思考谎话。 8.惊讶表情超过一秒就是假惊讶 。 9.男人右肩微耸一下就是在说假话 。 10.当不能倒着将事情回忆一遍,那么事情肯定是编造的 。 11.用手抚额头-----表示羞愧 。 12.瞳孔放大-----恐惧,愤怒,性欲 。 13.话语重复 声音上扬-----撒谎 。 14.肢体阻抗 向后退一步,表示刚说的话不可信 15.抿嘴 经典的模棱两可的动作 16..摸脖子 人撒谎的时候会摸脖子,典型的强迫行为 17.纵火与强奸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宣张自己的力量 18.撒谎的时候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表情,往往没有任何表情 19.在学校越受欢迎的学生越会撒谎 。 20.手一直摩挲,一种自我安慰的姿态,当你不相信自己的在说什么的时候,使自己安心们说谎的时候会摸脖子,这是个经典的动作。 21.当真正的凶手看到被害者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恶心、轻蔑甚至是害怕。但绝对不会是吃惊。 22.要是有人要将要实施血腥的罪行,就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眉毛朝下皱紧,上眼睑扬起,眼周绷紧 23.亮出中指(fuck的手势),这是象征性的还有特定意识的下意识手势,充满敌意。 24.鼻孔外翻,嘴唇紧闭,生气 。 25.下巴扬起,嘴角下垂,自责 。 26.眉毛向上,拉紧,恐惧 。 27.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摩挲自己的双手来使自己安心。 2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29.提高右边的眉毛,表示你很疑问。 30.嘴唇左边向撩起,假笑。脸部74%的真实感受往往会在右脸暴露。编辑本段潜意识的表现
这个潜意识的行为可能会过度。研究表明,对于患有“社会焦虑症”的人群,当潜意识察觉到“恐惧”的”微表情”时,其大脑活动比平时更活跃。因为危险的情境会引发负面的感受,察觉到别人的恐惧也会使自己同样害怕。更为复杂的是,表现“恐惧”和“惊讶”的表情很相似,常被观察者混淆。 为了帮助执法和情报机构更好地辨别可疑行为和欺骗行为,Ekman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比如接近机场安检时,察觉某人表现出的一毫秒的恐惧表情。Ekman认为通过用照片或摄像来研究人们脸部的变化,能够增强察觉和理解”微表情”的能力。 在机场排队的人群中辨认出恐怖分子,是应用察觉“微表情”能力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也能帮助自己。如果错误的理解“微表情”的含义,就会对交流对象形成错误的判断。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隔阂,而不是互信。如果理解了”微表情”,就更能够从一闪而过表情信号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编辑本段求职中的表现
面试中的表现
“微表情”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招聘的发展大大简化了简历筛选的流程,求职者与面试官之间的交流,尤其是眼神、表情交流会极大地影响求职者的面试成绩。糟糕的“微表情”会在不经意间出卖求职者,因此,越多越多的求职者越发关注自己的“微表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HR开始对微表情相关知识感兴趣,并应用到企业之中。应聘者面试、会见重要人物等压力状况下,人的“微表情”最多,而这些“微表情”常常成为许多人制胜的绊脚石。 某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对于面试“微表情”有比较深刻的解读:“每一位求职者在面试的关键时刻都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调适,以轻松的心态在考官面前展现过硬的心理素质。第一印象很关键,千万不要让‘微表情’出卖了你。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毫无疑问会影响求职者的面试成绩,比如双拳不自觉地紧握就是不够自信的下意识表现。”在面试前咀嚼口香糖 ,可以帮助调整“面试微表情”。常见的“微表情”
把玩领带或饰物——心神不宁略抬头、眼睛向上看——迟疑 手扶眉骨——羞愧 紧抿嘴唇——窘迫 挠头——不知所措 双手反复摩擦——焦虑 眼神不集中、左顾右盼——害怕咬指甲——缺乏安全感 撇嘴——不屑 手插在裤袋里且肩部顶起——紧张双手抱臂——自我保护、不安 嘴微张、眼瞪大——错愕 摸鼻子——思考 指尖塔状手——深具自信 稍偏头微笑——自在与友善 微笑——自信编辑本段图书《微表情》
图书信息
作者:姜振宇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Micro-expressions 丛书名: 心理微反应丛书 平装: 336页 开本: 32 ISBN: 9787550605626 条形码: 9787550605626编辑推荐
《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作者由姜振宇所著,经过5年研究,与8家司法科研机构合作,积累了10000条测试数据,在国内最先开启了应激微反应研究的先河。全面分析了人类6种共通情绪(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愉悦)及其衍生(轻蔑、不屑、害怕、不安、担忧、愧疚、不悦、苦涩、勉强等)的微表情,并详解了眉毛、眼睛等部位的不同微表情,适用于恋爱交友、工作升职、团队管理、业务谈判、面试访谈等人际关系各个领域,能够从根上助你认清谎言,撕破假面,还原真相,打造属于你的防欺骗保护伞,进而看透他人,掌控局面。作者简介
姜振宇,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领导国内首家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应激微反应”课程主讲人,“微反应在新闻采访中的信息挖掘研究”项目负责人,“微反应研究在心理健康监测和干预领域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某电视台测谎节目专家,得到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北京青年频道、台湾东森新闻台、新京报、法制晚报、台湾政治大学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并进行过现场测试验证。目录信息
我们分手吧 第1章 表情辨识能力测试 普通表情的辨识 常见表情的辨识 复杂表情的辨识 测试结果评价和建议 第2章 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什么是情绪 情绪有什么用 预期不符——情绪产生的根源 各种情境下的主观预期/各种情境下的预期不符/预期的差异性——以驾驶 汽车为例/研究预期不符的作用 第3章 表情与微表情 内心的情绪一定有外在表现吗 表情是否诚实 什么是微表情 6种共同的表情 构成表情和微表情的肌肉 上半脸表情肌群/下半脸表情肌群 本书中用到的一些名词 第4章 惊讶的微表情 惊讶情绪的产生 饱满的惊讶表情 惊讶表情的生理恿义/生活中的惊讶 惊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惊讶和其他情绪的组合表情 惊喜/惊讶转厌恶/惊怒/惊恐/惊讶转悲伤 总结 第5章 厌恶的微表情 厌恶情绪的产生 饱满的厌恶表情 极度的厌恶:呕吐/饱满的厌恶表情 厌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不同程度的厌恶情绪/厌恶的表情特征/轻蔑的表情特征/不屑的表情特 征,讥笑和冷笑/厌恶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总结 第6章 愤怒的微表情 愤怒情绪产生的根源 驾驶的愤怒/自由受限/焦急的愤怒/利益争斗/被否定/威胁还是破坏 饱满的愤怒表情 愤怒表情的形态特征/怒视的眉眼形态/愤怒的口型变化 愤怒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紧闭嘴唇/憋气的嘴唇/厌恶的愤怒/平静的下半脸/ 愤怒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总结 附:愤怒情绪的刺激源 ——向保罗·埃克曼教授致敬并探讨 第7章 恐惧的微表情 恐惧情绪的产生 饱满的恐惧表情 恐惧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害怕的表情/不安的表情/担忧的表情/恐惧的微表 情形态特征 总结 第8章 悲伤的微表情 悲伤情绪的产生 最饱满的悲伤反应——痛哭 婴儿的痛哭表情,成人的痛哭表情 悲伤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闭着嘴抑制痛哭/闭着嘴的哭泣/平静的悲伤/悲伤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悲伤的衍生微表情 总结 第9章 笑容里的微表情 人为什么会笑 人生四大喜事/收到礼物的喜悦/令人发笑的表演 最饱满的笑容——大笑 笑容的主导肌肉/大笑的眼睛/大笑的嘴和脸颊/大笑和痛哭的对比 笑容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饱满的笑/饱满的微笑/隐隐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证件照的笑容/ 笑容的微表情形态特征 抑制笑容的微表情 欲笑不能/偷笑/认真的笑 总结 第10章 眉毛和眼睛的微表情 眉毛的微表情 眉毛的作用/眉毛的5种微表情 眼睛的微表情 眼睛的结构/瞳孔对视/视觉阻挡/视线转移 总结 第11章 真假表情检索 微表情形态特征总结 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笑容 复杂表情识别 复杂的笑容/其他复杂表情前一篇:奥迪鹰之队的月例赛
后一篇:游青岛-小保禄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