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箱子070108-070114

(2007-01-12 18:45:41)
分类: 江湖

  《联想否认弃IBM 国内换标新品来自非正规渠道》

  1月12日消息,当天上午,联想集团就ThinkPad新品“换标”风波向新浪科技作出正式回应,称采用了新标的产品主要面向全球大客户市场,此前国内出现的换标新品来自非正规渠道。联想还否认已放弃IBM标识,称目前仍处于品牌策略的第二阶段。

  近日,ThinkPad新品“换标”被媒体高度关注。先是在网上出现去掉IBM标识的ThinkPad X系列产品图片,接着北京、重庆等地市场出现采用新标的机器。有分析人士对此认为,联想集团已提前弃用IBM标志。

  当天上午,联想集团就此事正式向新浪科技做出回应,并对外界的相关误解给予一一澄清。

  “从2004年5月起,联想通过收购协议获得IBM标志的使用权,联想会继续在必要时候使用IBM标识。”联想方面表示,联想正在评估市场环境,最终为品牌的平稳过渡做准备。

  据了解,从2006年11月起,联想进入双品牌策略的新阶段,开始针对ThinkPad全球大客户提供两种标志选择:一是带IBM字样的老标志,一是去掉IBM字样的新标志,客户可据需求做出选择。

  “目前外界看到的是面向全球大客户的指定机型,国内行业与零售市场都没有销售。”联想方面强调说,此前市场出现的新标机器来自非正规渠道,联想会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给予打击。

  联想方面还向新浪科技表示,启用双标识策略是联想集团根据大量调研所做出的决定,ThinkPad已积累了很好的口碑与极高的用户忠诚度。采用新标的产品在配置、系统等方面都不作变化,“联想集团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品质服务的承诺不会改变”。

  另据联想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客户需要,联想可以在ThinkPad所有系列的机器上提供采用新标识的机器。

  有业内人士表示,ThinkPad新标与老标大小规格一样,只是图案做了改变。换标无需对产品本身动大手术,在中关村一些非正规渠道还能买到带IBM字样的老标贴纸,用户可以更理性地看待换标问题。

  《英特尔策反中国惠普 全线新品告别AMD》
 
  1月11日消息,惠普昨天下午在北京推出了采用2007年全新工业设计的家用电脑、娱乐笔记本以及掌上电脑产品。

  内部人士透露,这批电脑新品全部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时光仿佛倒流至惠普与AMD展开合作之前。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7月份,AMD曾与惠普共庆合作十周年。

  双方关系“反常”

  有知情人士表示,在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英特尔销售与市场营销部中国区总经理杨旭重返中国区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英特尔中国与中国惠普从未如此贴近。

  当天下午,杨旭与包括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总经理庄正松在内的多位高管同台“演出”:同穿惠普订做的黑色衬衣,同打惠普订做的黄色领带。舞台的背景,是惠普与英特尔两个并肩的大Logo。

  “这种情况在过去很少出现。”一位与会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告诉新浪科技。

  实际上,消息人士表示杨旭自2006年5月重返中国市场后,英特尔不止一次地努力改善与联想、惠普、方正等PC巨头的关系。而这些OEM伙伴在过去的一两年中,纷纷由于“市场需求”,与AMD在中国市场展开合作。

  杨旭在会后接受新浪科技现场连线时,否认了英特尔与惠普的关系正发生“化学变化”。不过他承认当天下午的发布会策划得很特别,他“从来没有经历过”。

  业务靠挣不靠求

  在春节到来之前,业界有多家PC厂商掀起被“策反”波澜。先是消息称英特尔多年的铁杆伙伴七喜电脑、英特尔在2006年力挺的TCL已跟AMD暗渡陈仓,接着有消息称曾被AMD策反一年的同方电脑已重回英特尔阵营……

  对于类似消息,杨旭不置可否。他认为在芯片市场的攻守战中,产品起关键作用。“业务不是求来的,而是挣来的,获得合作伙伴认可要靠产品与实力。”杨旭这样告诉新浪科技。他还补充指出,合作也像谈恋爱,一厢情愿不行。

  至于惠普在此次电脑新品中100%采用英特尔处理器,杨旭表示这也是“挣来的”,根本原因在于客户对英特尔产品的认可。英特尔过去一年中接连发布的新品,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振荡。

  此外,杨旭也否认了TCL、七喜投奔AMD传闻的根源,是英特尔近期集中火力支持一些PC大厂,而冷落了它们。

  杨旭称英特尔不可能制订一个在某个时间只支持某些伙伴的策略,如果这些企业选择与别的芯片厂商合作,“是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我们的选择”。

  另据庄正松透露,强化产品、区域覆盖与市场行销将是中国惠普2007年在PC市场的“三架马车”。加强对空白区域的覆盖,更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