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听金庸大师的倚天屠龙,故事好,想像力超群,想像力确实是一切创作的关键。
倚天屠龙看着看着,到了张无忌来到蝴蝶谷,拜访医仙胡青牛前后,我就越来越看不清,张无忌的性格了,照之前面的郭靖,杨过,张无忌的性格和特点一直处理的很模糊,小说也没有给与特别的侧面交待,比如郭靖小说里交待过,是憨厚,倔强,肯下死功夫,就是小说里说的“打不过加把劲”。杨过是聪明,感性,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一动情就马上会伏地大哭,杨过确实可称作情圣,情痴。
而到了张无忌,我觉得开始的时候,张无忌的性格描述就给人一种薄薄的感觉,控制的甚是无力,一度我完全感受不到张无忌就是否存在,性格上毫无特点。
后来我查了一下,好像金庸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1961年,明报刚刚创刊两年,《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先后都在这个时间,开始在《明报》连载,试想一下创报,管理,同时连载数篇小说,调整其它栏目,金庸先生之才,可是让人等高举首不能望其项背了,但也正是这样,这一时期的故事,都算不上金庸先生最为得意的作品,也正是精力的缘故,使其不自然的失去了某些控制力。
张无忌在开始进戏的时候,就能明显的感觉到作者在很勉力的写他,但又不确定要给与其什么性格,唯一可以看到其性格的就是,无忌妈妈殷素素死时让无忌报仇,这时无忌说“我不要报仇,我要妈妈活……”,这时,到显示出了无忌与生具来的仁爱性格,但再往后,便又是平平的一块了。
只到光明顶无忌一直在作一个,和他父亲一样“烂好人”的角色,一直到了,无忌跳入山谷,遇得九阳真经,这时无忌的性格开始明朗了些,你能感觉到,这人是个傻的可爱的烂好人,无数次的上当,无数次的还要被骗。
不过,问题是,到了六派围攻光明顶,无忌又莫名其妙的变得聪明了,甚至有些狡猾,在这里,之前的性格描写就又坍塌了,主要是在与华山派掌门比如时,为了给胡青牛报妹妹被其逼死的仇,无忌用了非常狡猾,类似于黄蓉那个只问不用答的盘问技巧,使华山派掌门就地伏法。
虽然情节有趣,但无忌这时反而完全模糊,直到周芷若刺了他一剑,他才突然又回到原来的性格,不过等到群雄撤离,无忌接任教主,在地道里躲避巨鲸帮,等其它一个小帮派的趁火打劫以后,无忌又一次让人感到模糊了,他竟突然非常熟练的调动起五行旗,分路攻击来犯之敌,想问一个不知事实的烂好人,怎么突然指挥若定,沉着熟练,这种性格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要作者在这里加两句张无忌心中忐忑,勉强为之倒是可以。不然要么是双重人格,要么是心机很深。
不怪后来,王晶在找李连杰来拍《倚天屠龙记-魔教教主》时,把张无忌塑造成一个成府极深,工于心计的人,一开始由于身有玄明神掌之毒,所以一直隐忍装好人,后来得九阳真经,成乾坤大挪移,最后光明顶一役,成为魔教教主,看起来确实过瘾,人物性格鲜明,我认为是一部非常好的改变电影。
总之,张无忌确实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在众多金庸人物中,他没有象郭靖,杨过,胡翡,萧峰等那样深入人心,也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塑造不成功,不明确,又可能金庸大师就是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普通人,表示射雕,神雕的英雄时代已死,世间再没有性格嚣张的人物了,可不管怎么说,张无忌即使作位普通人,他的性格描述模糊不清的,不过我确实很喜欢那个在谷内洞天和白猿嬉戏的傻小子,烂好人,经常被骗又老是帮助原谅别人的曾阿牛。
前一篇:喜射雕,恼神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