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芒种 · 盛夏将至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
北京时间6月5日,19时37分迎来今年的芒种。
农历丁酉年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种恰逢仲夏,开到荼穈花事了。芒种意味麦子收黍稷種,百花皆卸嘉树如荫。都说芒种一过,闷热的夏季就来了。
乡下田地间斗笠蓑衣的农夫伏地插秧,池塘边百羽蜻蜓碰撞着菖蒲,炊烟升起,麦饭飘香。待月印溪塘時,牛背笛声三兩归來,一派诗情画意。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宋人虞似良曾写了这样一首诗: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宋人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
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平,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
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
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
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
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
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
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
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