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易林
董易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225
  • 关注人气:192,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2016-10-31 11:26:16)
标签:

周易

国学

风水

董易林

传统文化

分类: 民俗传统

文/董易林

据天气预报报道,

今天起又有一股强大的冷空气自北袭来,

北方大部分地区寒意袭人,

让人恨不得套了秋衣秋裤再套毛衣毛裤、

套完毛衣毛裤再套棉衣棉裤= =

突如其来的寒冷让很多小伙伴开始香菇蓝瘦,

但是,想想古代的前辈们,

有空调有羽绒服有暖气的我们,

已经是幸福感爆棚了有木有?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穿

先说古代冬装用的衣料。我们如今惯常使用的棉织品,其实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是明朝的事情,在那时以前,贫民主要使用的衣料,是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丝织品是属于上层人士或有钱人家的。在古代,丝织品有绫、纱、罗、绢、缎、锦等不同品类,厚薄也各有不同。

做秋冬天的外套,一般不止一层,一层面子,一层绢做的里子。如果只有这两层,就叫“裌衣”,苏轼在《初秋寄子由》中写道“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说明在初秋时节,裌衣的外袍就是御寒的一大利器,类似现在的风衣。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再冷一些,会在衣服里面垫上絮类。垫棉絮做棉袄是棉花普及以后的事情,以前垫的,叫“丝绵”。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到,从江陵马山楚墓一号墓出土的衣服实物中,就有内絮丝绵的绵衣,为冬天御寒所用,而这絮的丝绵,多是缫丝的下脚料,用作充绒,轻薄而保暖。

另一种保暖的材料,则是动物的皮毛了,灰鼠皮、狐狸皮拿来做大氅、披风、帽子,厚实又保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白居易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常常在各种古装剧中也会有冬天喝酒的场景。在这里友情提示:喝酒暖身并不科学。为喝酒可以让身体瞬时间热起来,所以便让人有了常饮酒可以抵御寒冷的错觉,其实不然,喝酒能让身体热起来,只是机体调节体温中枢时发生紊乱的前兆,不是喝酒起的作用,如果因喝酒让体温中枢调节紊乱,会更易损伤其调温功能的哦!

 

冬暖夏凉的神器,窑洞你一定听说过吧?
东北的大火炕你一定也听说过吧?

连原始人都造围着火堆恰恰恰,古代人民也可以抱着火炉取暖嘛。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 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晚唐诗人张孜有一首《雪》,写尽了不同家庭取暖情景的大不一样:“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热红炉,周回下罗幕。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喜欢?那就关注我们呀~扫描以下二维码,跟你一起学国学文化长见识、一起看家居风水聊八卦

大降温,别蓝瘦!扒一扒没秋衣没秋裤的古人是如何御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