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心不止在感恩节
文/国际周易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1121/20121121093326466.jpg
每年的十一月份,美加两国都要隆重地庆贺感恩节。这一节日,不因国别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肤色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真个是环球同此冷暖。哪怕是远隔大洋彼岸,在古老的东方,国人也越来越熟悉这个节日。尤其是在钢筋、水泥筑就的现代社会里,温情、恩感无疑愈发可贵。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在历史上,我们没有这样的节日呢?其实不然,祖先早已将慎终追远之风融于民族之魂里,古老的祭祀活动,不就是感谢自然之恩赐,感恩先辈的所作所为带给后代的福祉吗?如端节佳节,正是人们不忘屈子之忠魂而生出来的节日。
古时“天地君亲师”,不仅在民间,乃至皇家都备受崇奉,被作为祭祀对象,享有崇高的地位。天地为自然,说来,人类在自然面前,无疑太过渺小、无力,哪怕是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突发的自然灾难,人不能与之相抗,绝大多数情况更不可预知。人除了尽量保存有生力量,也只能在劫后之余做些补救措施。当你能安居乐业,享受美味佳肴时,应该抱着一份感恩之心。懂得这份生宁、这份恬静来之不易,不应挥霍才对。西方基督徒在饭前都会做祷告,大意是感谢上天赐予我们食物,感谢上苍赐予的一切,正是懂得惜福,懂得感恩之举。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1121/20121121093349135.jpg
父母之恩无以为报,古人知道赡养老人不只是养口体,还要关心父母的精神状态。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老莱子(春秋晚期楚国人,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特别孝顺双亲,自己已过古稀之年,为了哄父母高兴,穿上彩衣,作孩童的动作,承欢于双亲膝下。当然,这只是古人的事迹,当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许会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当你借口工作忙而很长时间没有去探望父母时,可曾想过老人的孤独。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失去了再痛哭流涕,那时就悔之晚矣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千年前李密的《陈情表》至今让人不忍卒读,为那其情可悯,相依为命的祖孙,也为李密能让这份人间至善至美的亲情融于文中,千古不朽而感染而感动。连那个以多疑和残忍著称的司马氏都为其动容,允其所求。当你远离家园,是否还记得祖辈对你的舐犊之情,可否报答呢?
人不能孤立地独自生存,人字的结构本就是相互支持。像鲁宾逊那样,因为海难而置身荒岛二十几年,只有一个人,处处都要自己亲历亲为,如要有凳子坐,就要先砍棵树,要吃面包,就要先从播种开始,居然能活得顺风顺水,优哉游哉,简直就是个神话,这样的事儿,也只能出现在小说家笔下。
见人有难,不再袖手旁观,哪怕只是打个报警电话也好。没有很多的理由。换位思考,当你碰到困难时,不也希望有人帮一把吗?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可让人觉得,这社会不再是冷漠的。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1121/20121121093407119.jpg
人要懂得感恩,应该从小做起。现代孩子,很多心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如一日在公车上见到个小学生,上车后将公交卡掉在地上还不自知,旁边有人好心捡起来还给他,连声谢都不知道说,依然看着窗外的风景,真的让人觉得很无语。难道他不知道丢了公交卡马上就没得用吗?也许是根本就不在乎吧?用过去北京老话儿说,这是个好赖不知的孩子,急需感恩教育。
古语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劝人向善的。人从出生起,慢慢长成,进入社会,可以说没一步成长都有人帮助。上学时会有老师的教导。刚工作,当你还什么都不懂,傻傻地被人算计,处处被排挤、四面楚歌时,有贵人、领导相助,为你挡了面前的风雨,助你成长,顺利工作,当小有所成时,怎能忘了根本?最可贵的帮助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人最需要帮助时的雪中送炭。感恩的话在我们丰富的语言里随手可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其实不需要多贵重的礼物,时常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电邮问候一下,让人知道你心里的这份惦念、关心。其实感恩并不是简单的单方面付出,在助人之余,你也是快乐的。曾经受人帮助的你,把这份感恩之心传递出去,帮助于人,让一份感恩连绵成不尽的爱之循环,感恩的心又何止在感恩节?
-------------董易林预约QQ在线咨询:QQ457045419---------------
-------------董易林命理QQ在线咨询:QQ457008444---------------
结缘热线:400-002-1987
010-516678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