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阳佳节辟邪求吉

(2012-10-22 11:55:30)
标签:

重阳节

九月初九

易经

民俗

八字

分类: 民俗传统

重阳佳节辟邪求吉
文/董易林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1019/20121019094819523.jpg

 

   阳历10月23日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汉中叶以后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称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茱萸节等叫法。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由于“九九”谐音“久久”,有长长久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和除、清、盂三节同为我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的源头,上可追溯至先秦以前。《吕氏春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另有一说: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fú xì:古代民俗,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民俗:
    祭九皇大帝:九皇大帝,是道教传说的星神。九皇大帝为北斗七星星君(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加上左辅、右弼两星君的合称。北斗星的信仰分为两支,一曰北斗星君、二曰九皇大帝。现代大陆和台湾较盛行北斗星君的信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则自当年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区传入了祭祀九皇大帝之习风。传说斗姆元君乃北斗众星之母也是斗极之母,化育九星,凡能在特定时日祭祀九星,可得消灾清吉。道藏《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中,斗母化现出北斗诸星,并向汉明帝说法,告知要在旧历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九礼拜九皇大帝,可保四邻无难、一家平安。其道统亦将北斗星君、南斗星君、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合称九皇大帝祭祀。
    登高:自古民间就有在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金秋九月天气凉,此时登高远眺有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1019/20121019094837252.jpg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每逢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在九月九日这天,还风行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茱萸可入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称为“辟邪翁”。



2013年生肖运程点击.......

-------------董易林预约QQ在线咨询:QQ457045419---------------

结缘热线:400-002-1987 010-516678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