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元旦腊八喜相逢

标签:
转载 |
元旦腊八喜相逢
文/易宸老师
明天就是阳历新年了,你会惊喜地发现,2012年元旦和腊八是同一天。双节多少年能遇上一回?翻看万年历可找到答案,上次还是在1955年的1月1日,已是五十七年前的事了,而下次则要等到十八年后的2031年新年,此次元旦腊八喜相逢着实难得,真是喜上添喜。
说起元旦名称的来历,颇有讲究。“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称“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元旦在西方各国很受重视,最广为人知的新年庆祝活动,莫过于纽约时代广场的水晶球降落迎新年仪式,业已成为一大世界盛事。
如果说元旦是西历的节日,那腊八可是纯粹的传统节令了。北方有谚“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其寒冷的程度可见一斑。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关系,而主要是与岁时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称其为“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人善良、朴素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能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于是就选择了腊月初八这天,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也有个好收成。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
![[转载]元旦腊八喜相逢 [转载]元旦腊八喜相逢](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腊八节在传承中,还有个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腊八”因此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后世信佛之人,每到腊月初八,就念经喝粥,腊八节也因此增添了宗教色彩。
腊八节除了要喝粥,还有其他习俗。比如腊八饭,是用腊肉、白豆腐干、白萝卜、糯米、大米等八种原料做成。
泡腊八醋是北方腊八节的重要习俗。做法很简单:把蒜包了皮,放在可密封的罐子里,再倒入适量的米醋,在腊八这天封好了,放在阴凉不碍事儿的地方,等到除夕,腊八醋就做得了,蒜碧绿碧绿的,醋借蒜香,就着刚出锅的饺子,美味无比。
过大年的一切民俗活动皆始于“腊八”,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接下来就要扫房、买肉、备年货,再往后就是红火热闹、喜气洋洋的正月了。这个大年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告结束。因此,也可说“腊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愿大家喝着香甜的腊八粥,过个开开心心的阳历年,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