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元旦的变迁
文/国际周易

今天是2009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10年的元旦了。
“元旦”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指开始,第一,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晋书》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由此也可以看出,古时候的元旦和今日的元旦并不是同一个时间。
相传远古尧舜盛世时,尧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百姓爱戴,他传位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又把帝位传给治水有功的禹,禹也像舜一样亲民爱民,他们都很得百姓人爱戴。
后来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贴春联、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就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欢庆活动。
据考,元旦的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孙中山于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但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在元旦这日放假1天,而老百姓,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民间一般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确立阳历元月一日为“元旦”。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虽然没有春节那么闹热、那么喜庆、那么被重视,却自有它独特的意义。元旦,毕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万象更新。
董易林祝大家元旦快乐!2010年事事顺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