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的财富
(2009-10-26 02:01: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江湖 |
留下来的财富
沈威风
一群朋友固定每周末在一起打球,当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每次总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席。其中有一个,在缺席了将近一个月之后,黄金周那个周末突然现身,面色有些憔悴,而且明显消瘦了一些。一说起来,原来是喜得千金,在家憋了一个月,终于憋不住了跑出来放放风。大家都恭喜他升级了,他却说,女儿而已。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生女儿的好处,说女儿贴心之类的话,对于爸爸没有什么吸引力,不过有人想出一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将来省了一套房,还能拐人一套房呢。”
想想也是,现在我们天天说刚性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准备组建新家庭的年轻男女们。而由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这部分的压力就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到父母身上——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丈母娘的压力,转移到了公婆身上。再加上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些人,时常鼓吹房地产的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属于时间的玫瑰,随着时间的流逝,土地资源的减少、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三者相加的力量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呈现一条长期的阳线。
所以,有远见的父母选择提前下手,反正是要买的,所以迟买不如早买。早到什么程度呢?我见过有老爸投诉说,老婆给二十岁的儿子买的房子,比他自己住的都强。还见过儿子才10岁的父母,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先替他买一套房了。至于生女儿的,就比较笃定。我的一位朋友,算了一下,说他现在有两套房,双方父母各一套,这样他女儿长大以后,势必名下就能有四套房了,再找个老公,男方最不济也能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那里继承3套房,这样两人加起来就有7套。“我的一个好朋友,俩人准备丁克到底,说好了将来把房子传给我女儿,又多两套,将来她能有9套房,是个小富婆啊。”朋友心满意足地说。
这种想法让我想起一个说法。据说犹太人致富的经历都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他们的努力方式也很有趣,那就是买保险和买房产,这样经过两三代之后,随着遗产的累积,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有钱人了。可是对于我个人而言,财富的积累或许可以看做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和嘉奖,可是财富的传承却不见得应该成为财富积累的一种目的——换言之,个人观点,为后代积累财富,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目标。
我的这种财富观点的变化,可以说是受了三件事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当年香港一代歌王罗文逝世,当时我正生活在广州。看香港电视做的节目,有位嘉宾谈到罗文一生无儿无女,赚得多花得也多,到去世的时候财产只剩下十来万,这样在世上走一遭,算得上最潇洒。这种对人生和财富的观点,在当时有令我耳目一新之感。第二件事,是比尔·盖茨的裸捐事件。比尔·盖茨在成为世界首富之后,做过许多慈善事业,可是在微软霸权的影响下,我们常常会将其视作花钱买名声,或者大企业花钱减税。一直到比尔·盖茨宣布裸捐,全世界一片惊呼,而我们也不能不说一句,“真乃神人也。”第三件事,就是我有一次见到马云,聊到比尔·盖茨,我问他对裸捐的看法,而马云说,“你做不到500亿美元的时候,你无法理解盖茨。因为你没到那个境界。等你做到500亿的境界,你就一定会像他一样,把钱都捐出去。”
我问马云,“你会怎么处理你的财富呢?”他回答说,“我的财富来自于社会,而我希望当我不在的时候,它们能够全部返回到社会,变成一台一台小小的发动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没有盖茨的境界,没有马云的境界,也没有罗文的境界,但是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不再希望通过我的工作和努力,为我的后代积累财富。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留下来的,是比财富更有价值的东西——至少,是他自己去创造财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