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拍卖想起收藏那些事儿!
(2009-07-20 18:09:06)
标签:
奥运收藏拍卖北交所杂谈 |
分类: 故事会 |
前阵子看温网,球王费德勒触底之后强劲反弹,连夺法网温网两个大满贯,成为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那几天我也很兴奋,一直追看新闻,当然比赛结束以后就只有八卦可看了。很有趣的一条是说,温网的组委会送给费德勒一件特别的礼物,就是决赛时候所使用的那一张球网。球王说这是一件很奇怪的礼物,他含蓄地表示他原本以为纪念品会是皇家包厢里的一把椅子之类的东西,不过他还是说会把这张球网挂在自己小屋的墙壁上。
网友们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普遍反应都是:天王啊,你不要给我吧。的确,对于千千万万喜爱天王的人来说,天王身上任何一件东西都是有收藏的价值的,包括他每场比赛结束的时候从头上扯下来的湿漉漉的吸汗带和护腕,往观众席上一扔,那个方向保准都是一片欢呼声。
奥运会时候费德勒的比赛我也去看了,那一场单打他赢了,胜利以后他的头带和护腕也扔了,我没有接到,也不知道谁接到了,没见拿出来卖的,估计也都搁家里收藏起来了。不知不觉地,这奥运过去眼看就要一年了,今天走在四环上,最左道的路面上奥运五环标志已经斑驳不清了,突然想起当初说这个标志是用某种特殊涂料做的,很容易清洗掉,不过后来也没见清洗,所以现在还印在路上,提醒我们奥运会才刚刚过去不久。奥运留给我们的遗产还有很多,比如今年明显比往年更蓝的天,比如有关部门因为感受过奥运期间的北京交通状况而出台的车辆限行制度,比如成为演唱会新热门举办地点的鸟巢,还比如成为新收藏门类的奥运收藏。
在奥运缶拍出天价以后,奥运收藏可谓是真真正正地热了一回,还有媒体上发表文章说,奥运藏品最适合中产阶级。大约是觉得古董收藏所要求的资金和专业知识都太高,显然不是有点小钱的中产阶级所能承受,而奥运藏品,比如福娃、奥运邮票、奥运金币,都是投资小见效快的品种。听起来很有点道理,但是在奥运结束之后,随着金融危机成为我们生活中被提及概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此类收藏品的价格据说也有不小幅度的下滑。前阵子在商场里看到奥运特许商品经营店在进行最后的拍卖,正版福娃的价格变得非常实惠,想必也会对收藏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所以说,“物以稀为贵”仍旧是收藏邮品的不二法则,在市场上大卖特卖的产品,在我看来,总是收藏价值不那么高的。越是独一无二的,越是限量版的,当然就越值得收藏。顶级的,当然是费天王破纪录的球网,不过人家不卖,自己收着。还有的就是数量有限的,比如奥运缶,奥运火炬。
最近有人邀请我参加北交所举办奥运一周年的专场拍卖会,据说有三十余件藏品,都是从赛场上下来的真品。虽然不知道价格是否适合中产阶级,我还是打算亲临现场去看看,也算是在奥运一周年的时候,怀念一下那段特殊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