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到最后一句,我鉴定本文为恶搞

(2008-03-13 04:13:42)
标签:

文化

分类: 故事会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月9日文章,原题:奥运ABC之C:北京与世界对话;中国式英语。两种语言相遇在北京街头的提示牌上。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多是中国式表达法的直接字面翻译。“Machine room is serious place”赫然印在标牌上(机房请肃静)。

中国式英语中经常会出现出其不意的搭配。比如机场的紧急出口写着:“No entry in peacetime”。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菜单上的“Terrorized US Pork Steak”和“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就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中国政府担心外来的英语会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屹立于世界之林,北京的每个居民都应该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水平,据说已经有410万居民达到了这个要求。4.8万出租车司机人手一份日常英语对话手册,如“I'm attracted to Beijing's scenery”和“Pollution is a global problem”等句子都必须学习。

警察人手一份“奥运安全英语”,帮助他们消除奥运期间与国外游客的语言障碍。例如警察拦截下一辆疑似被盗的车辆,而外国车主喊到:“你侵犯了我的人权,我抗议!”警察就应该说:“不要耍花招!不许动!”(邵京辉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各有各的读法
后一篇:某女是凡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