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故事会 |
昨天电视上演到二姐和三姐的故事,想起我一直向大家推荐的一本红学著作,名气似乎不大,叫《红楼梦成书研究》,但是我觉得是我见过所有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著作中比较理性的。读红楼梦的人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克制住对这本书的崇敬之意,不拔高不附会,其实挺难的。那些台词对话,写到如此精妙,谁能相信其中没有深意呢?谁能忍住不去想,作者在这里,其实埋藏了一肚子的话,只是有些说不出口的难处呢?我倒不否认有些时候,他真的有深意,但是我也倾向于相信,有些时候,也许真的纯属笔误啊。
关于二姐和三姐的身份问题,就算是我小时候看,也觉得太古怪。既便是拖了油瓶去的,既便已经家道中落,生机艰难,好歹也是宁府管家奶奶的妹子,怎么就不尊重到了那个地步。她们自己不顾脸面,尤氏难道也不顾脸面了不成?偷偷摸摸嫁了琏二爷,一家人反倒得意洋洋了起来,连老娘妹妹也一起都住到外宅去了。这笔调,说真的很像我看过的那些艳情明清小说,倒不象红楼梦了。我昨天晚上看的时候忍不住地想,但凡是个有正常智力的,反正和贾珍也早就不清不楚了,真想做小,还不如就嫁了贾珍,那边人丁单薄,姐姐尤氏现管着家,环境比荣府可简单多了,何苦去趟那个浑水,去惹王熙凤这个出了名的夜叉?
所以,又想起成书研究中的结论来,这一段,本来就是曹雪芹写的另外一个题材的另外一本书。因为种种原因,生拼进来的,前后情节虽然勉强接上了,却终究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难以抹掉。这个说法,我能够接受。
最厌恶的,就是后人穿凿附会,衍生出许多本来没有的东西来,这也就是我不喜欢百家讲坛某些现在挺火的人讲的清朝故事。现在百家讲坛的风气真的不好,应该改名叫百家竞猜——历史故事名著小说,各人也不用凭本事,就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有定论的也好,本来就没有疑义的也好,总之在他们眼里,处处都是谜,是个人他就谜了,又是个人就跳出来说我查了资料解了谜了。断章取义,为的就是误导读者。
这几天又看到重播京华烟云,我看一次生一次气。不仅仅是为的我小时候喜欢的那些姚木兰孔立夫性情大变,更是为的林语堂,他是这样的人吗?改编名著是应该的,就像我生了个小孩要送去演戏,化个妆,打扮漂亮了是应该的,但是不能给他整了容,变了性,回头还非说是我的小孩,那就不能认了。
前一篇:上帝关门,韩剧开窗
后一篇:最怕见英雄成名年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