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沈谷鸣 2006-5-15 src="/inc/CMS/Click.asp?NewsID=2129">
“五一”长假期之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做了一期暗有所指的节目。主人公是南京的一位职业验房师,其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陪业主一起去收楼,检查房屋的建筑质量,然后利用自己的专业建筑知识和法律知识,替业主找开发商理论,要求索赔。 这一职业,一开始不过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赚外快,一直发展到规模不小的一条龙服务公司,到现在发展成一个新兴行业,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下岗女工也拎着小榔头加入到验房师的行业中来。从验房师队伍的迅速扩大来看,这的确是一个有着广泛社会需求的行业,大有可为。 这个大有可为的背后,隐藏的问题却是行业的悲哀——建筑质量问题。电视节目中的验房师,本身是一个地产企业的总工程师,自己买了某著名品牌开发商的楼盘,兴冲冲去收楼,进门赫然看到一个水龙头杵在大门口,其他地方再无龙头。交涉的时候,开发商回答,“合同上写的是水管到户,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件事刺激他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收楼需要专人检验。 国外有没有验房师呢?也有发达国家都有政府颁发执照的验房师,这是一个有系统有管理的专业队伍,但是一般验房师验的都是二手楼。看一个二三十年甚至一百年的房子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修缮,估价大约多少钱,卖方开的价钱是否合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验房师的专业知识来解决。至于新房子,则很少听说要请人这样大动干戈。原因在于有法规与合同可依,交楼时候太马虎,地产商是要吃官司的,而且购房者打赢官司后,还能很快得到赔偿。 内地收楼时候的麻烦,有置业经验的人都深有体会。其实电视节目上出现的,地下室不足一人高,地板上有结构性裂缝这样的明显豆腐渣工程在大城市也不算太多,多的是地板不齐,墙面不干净,洗手间地面没有倾斜度导致不下水这些看起来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解决起来也许不太困难,但是在和开发商交涉过程中的互相扯皮推卸责任一再反复这才是最影响生活品质的不稳定因素。 古语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但是,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英语里现在专门有一个日语词汇叫Kaizen,它的意思是改善,这个词已经进入了MBA教材。此词汇的出现与日本人在追求精致管理上的有口皆碑有关,他们的这种严谨,已经为欧美企业和消费者所认同和折服。英国汽车厂商承认他们在汽车质量上达不到日本的水平,因为在他们精确到毫米的时候,日本人能精确到微米。就因为这样,在汽车、电子这些欧美传统优势行业,日本能硬生生挖出一块市场,并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中国制造业靠低廉的人力资源打人海战术,却因为非精细化的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带来成本加大和产品竞争力降低。但是在房地产界,非精细化的管理带来有质量问题的楼房,却在为开发商节省大量成本。这个扭曲的利益驱动使得产品粗制滥造现象层出不穷。即使在有专业验房师介入的情况下,最好的情况也无非是索赔而非退货。问题是,地板上有结构性裂缝,水龙头接到大门口的水管到户的房子,即便拿回了几万元或几十万元赔偿款,这样的房子真的能住吗?或者说在抢房狂潮之中,能够买到这样的就不错了,将就着住?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