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版权保护不是越来越薄弱,而是越来越严密,版权的开放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尽情索取,从不建设,更不意味着你可以任意盗取。
以目前看似最为开放的WIKIpedia(维基自由百科全书),有人提出来WIKI没有版权,并将之作为未来互联网版权管理的一个趋势。今天特意请教了KESO。他发给我这个:Wikipedia:版权信息。维基只是一种开放的版权管理,版权归每个著作人,但是你可以在这个开放管理的体制内共享其他人著作的使用权,然而授权是严格限制的。没有授权一样是侵权。keso的原话是:“很多开源软件采用GPL,也是类似的。根据该软件重新懲新发行、派生、改写的其他软件,被强制要求墎求采用GPL,即不能转成私有产权。”所以如果国内的开源厂商用了人家的代码,却拒不遵守人家的版权约定,这个也是违反了版权法的。
所以开放版权的道理是共享知识产品,而不是仅仅索取。没有产权,知识何来积累?而更开放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意味着你需要有更自觉的知识产权概念,与尊重的意识。
所以开放版权的道理是共享知识产品,而不是仅仅索取。没有产权,知识何来积累?而更开放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意味着你需要有更自觉的知识产权概念,与尊重的意识。
看昨天项立刚同学写的《美国的互联网并不是免费的》,尖锐地抨击了这种免费掠夺知识的商业模式的前途:“免费的互联网决定了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是低层次的,是依靠剥削传统资源生存,自身发展也受到了巨大影响。正是因为无法收费,以提供信息为主的网站都是剥削传统资源,网站之间相互抄袭,在免费使用传统资源的前提下,又和传统争抢广告资源。这一模式走进死胡同只是时间问题。”
再看美国2005年底修改版权法的提案,也是倾向于更严厉的惩处和更强化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包括确保司法部门拥有没收与侵权相关财产及非法收益;将以谋取商业利益或个人收益为目的盗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完善对受害企业和权利人的赔偿规定,尽最大可能保护知识产权犯罪中的受害者。
我不知道我们的互联网打算什么时候走向高层次。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为这种知识既不是财产也不是力量的生存环境而感到痛苦难忍。如果我们不能够严肃地确立知识的产权地位,如果我们不能给知识以敬畏与尊重,我们就永远也积累不起知识财富,永远是知识的无产阶级国家!
也许,这个互联网产业,真的到了要提高层次的时机了。
贴几张朋友拍的图,我要去的地方——罗布泊
孔雀河冬日的柽柳 摄影/昆仑
孔雀河落日
荒原植被


看一下这条没有水的孔雀河吧!不知道,我们除了叹息,还能为那里做点什么……
知识,也是养育世界的水……
前一篇:小秦说法4:慎去搜狐开博客
后一篇:陈彤没有主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