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儿在公司当同声传译,她享受用两种甚至三种不同语言帮别人说出话的感觉,享受各国客人对她的感谢赞扬,男友就是她在工作中认识的,他最先着迷的也是她工作中的风采。她说“放弃工作相当于放弃她一半的生命也放弃了自己相当一部分魅力”,还说她“不认为自己能当好家庭主妇”。他将她的不同意理解为爱他不够,求她不要逼他放弃她。她说:“我相信他爱我,找一个爱我的人是我的梦想,但就此沦为家庭主妇却不是我的理想。我知道无论妥协还是拒绝我都不会快乐,我该如何抉择?”
他说她不放弃工作做家庭主妇是她爱他不够,反推,他爱她不够,两个人都想以自我为中心,可惜中心只能有一个。这样的两个人结婚组成家庭,惟有妥协。
作为女性,过来人,我理解女孩儿“放弃这份工作相当于放弃我一半的生命也放弃了自己相当一部分魅力”的说法,但不赞成她“我不认为我能当好家庭主妇”的态度,更不赞成她对家庭主妇的不屑和反感,她对此甚至用了“沦为”一词。我在想,是不是她的这态度让男友担心从而走向极端?
男人都渴望家中有一个能给他温暖的女性,小时候是妈妈,成年后是自妻子。学养深厚如杨绛者在钱钟书写《围城》时甘做他的“灶下婢”——家庭生活的确是要有分工的,男主外女主内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男女是不一样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份强调“男女都一样”,忽略了性别角色教育。这种忽略体现在我们那代人身上是,男人能干的事情女人就一定也能干,铁姑娘硬梆梆,不爱红装爱武装;体现在现代年轻人身上,我的观察是,堂而皇之的鄙视家庭主妇家务劳动。如果不打算结婚,是可以的;只要不违法不侵害他人利益,人尽可以奉行自己的价值观。但如想结婚做他人的妻子,你必须进入妻子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