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杂志频道上线祝贺之余有感

(2007-06-27 15:35:18)
标签:

电子杂志

blog

视频

时间过的真快,从2005年到2007年,电子杂志(包括网络杂志、互动杂志等说法)和视频网站两个创业方向一直是互联网创业或者说Web2.0热潮中的主角。说它们是主角,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们比Digg等微型应用更广泛,更“主流”(今天我也分不清谁是主流谁是非主流或边缘了)。
 
时间过的真慢——对于新浪内部的创新者而言,看着人家玩、人家玩剩了玩完了、自己扑上去玩个痛快,玩个全民普及——其实也是很没有成就感的。从Blog到播客,猜都不用猜,新浪迟早会做电子杂志。一个非常规的理由是,腾讯早已推出杂志频道、网易早就以收购的形式推出了杂志频道。搜狐最慢,不提也罢。2004年我写邮件给张朝阳和方刚,建议搜狐做播客(Blog)。方刚明确回复,要做影响力,做原创,签专栏。其实也没错。但搜狐矩阵战略,当时怎么在媒体这块求专注呢?没想通。后来搜狐,在国内大网站中,推出Blog只比百度早而已。
 
今天,不知道从新浪Blog哪个地方,点开了一个全新的新浪杂志频道(wm.sina.com.cn,不知道这个域名怎么解,是WeMagazine的简写吗?),很明显,它脱胎于新浪Blog偶尔出的几期BLOG杂志,汇集好的文章。
 
新浪推出杂志,真是又高兴又担忧,很复杂。高兴的是电子杂志又引起了重视,这个备受争议的产物到底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又有了一个检验的平台和解答的机会;担忧的是,电子杂志创业网站又要经历一轮暴风雨的洗劫。带着复杂而乱乱的思绪,有几点与大家探讨:
 
1、Blog、RSS、Podcast、视频等Web2.0应用真的会像email、BBS、搜索引擎那样站站都有,而且“大站一有小站没有”吗?如果是,网上商城和IM,这两样当年很火的东西,门户也搞过,为什么没有成功,而让专门的网站成功了呢。
 
2、互联网依然沿袭“现实虚拟化”或“现实电子网络化”的发展路线,到底是前进还是原地踏步?现实中有邮局,我就搞个email;现实中有档案图书馆,我就搞个网上的搜索;现实中有超市,我就搞个电视购物电话购物甚至网上购物;现实中有报摊,我就搞个新浪(2002年以前谁不说新浪是电子报摊呢);现实中有杂志,我就搞个电子杂志......这种思路是不是太简单了?还是说我们的上帝——人民中来的网民只认这种“熟悉的陌生人”?
 
3、新浪要从媒体走向平台?
新浪曾是网络媒体的大旗,但在中国谁能扛得下去舆论自由的大旗呢?扛不下去,何以树立媒体公器权威?但过去,新浪至少希望自己扮演这一角色,虽然内容大多来自报刊,但新浪如同沃尔玛重新包装摆放各家商品一样,总是会按照高标准摆放出自己的风格甚至品牌的,但这种包装一直遭受解构,2004年,新浪推出Blog是一个标志性的转变,它开始增加平台角色,让用户、网民做主体,去发挥去创造......和转载报刊一样,同样不担原始内容的风险,转载引用组织用户内容,树立媒体影响力,看似做了平台,但还是为媒体服务了。当然,做为平台,新浪也制造了一两个名人。有一个是本来应该去参加快男才对的泡沫名人。
 
4、在侯腰花去逝后,很多第一手的原创信息、资料应该都出自新浪Blogger(比如那些侯友),报刊换位,只有转载引用寻章摘句的份,那么新浪为什么没有因此而火爆起来像超女那样和民主联系在一起被分析呢?天下乌鸦一般黑,除报刊、电视广播在发布时隐匿了新浪们外,我们发现有一条传统领域的长尾,这条长长的尾巴就是报刊电视广播服务了几十年的最广大的读者观众听众,和互联网1亿用户相比,还有至少8亿人民接受信息还是来自传统媒体,就是说新浪只服务了所有信息消费者的20%,也就是能上网的网民,而80%火山下的依然被传统媒体垄断着。迟一天的侯要闻对他们或许还是要闻......我的看法是,新浪推杂志,是不是向互联网以外的世界的读者发出号召,网上也有杂志,而且是纸质杂志无法比的多媒体杂志!
 
5、新浪新闻、Blog、视频都属于快媒体(至少在新浪播客显要位置还看不到种花教程录象),杂志、书、档案、文物等等属于慢媒体,在以“快”著称的新浪世界,如何经营延时内容对新浪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
 
6、所以,当我在新浪杂志频道找不到传统杂志的电子版网络版或线上版时,我一点都不吃惊。电子杂志分两种,一种是网民用户DIY;一种是将传统杂志网络化,就是原文原貌搬上网翻页。
 
7、第一种要规模化实在太难。试想,Blog很多人都写不下去,坚持办一份有名有姓的电子杂志还要盈利,有多少网民有这本事?而第二种,新浪一直以来和传统媒体的微妙关系,就意味着帮传统老土们e化这事太棘手。好在刚刚上线,相信新浪能趟出解决之道。
 
那么,再来看看我看到的这个新浪杂志频道还有什么呢?
 
1、有个频道首页,总揽内容与功能服务。有一阵子,Blogger们讨论过BSP、Web2.0要不要首页的问题,新浪杂志还是要了,毕竟浏览的闲人要比创作的忙人多(当然,也有浏览的是忙人,创作的是忙人,但忙人还是需要被推荐)。
 
2、首页上的大部分杂志都可以在线阅读!这一点新浪非常英明,要是主推下载版的疑似病毒的.exe,一定在它没出生的时候即被新浪内部喷死。在线阅读,意味着评论、页内链接、互动、流量、被搜索、被订阅、被在IM里互传等得以实现(这也是我1月份列出公式“视频+电子杂志+浏览器+IM Web版=王道”时所要说的)。那些一味或主推下载版而又公开给所有人下载的电子杂志网站,简直是在推动互联网倒退,被新浪杂志一举灭掉倒正、则更解我之急。
 
3、首页布局有其他电子杂志的痕迹,批评新浪。分类里的杂志基本全是下载才能看,再批评。难道新浪接下来要推杂志制作器和阅读器?客户端很重要,但尤其是杂志阅读器这样的客户端,网民根本不安装的,你根本不可能达到别的目的。而制作器,我曾测试过,实话说,我花了两个小时,没制成一本杂志,不要说发布了,简直比FTP还难。那么让Web1.0的而又专业的新浪制作杂志让网民看,整体上也挺好。顺便再说一句,无视软件在线化趋势固执做客户端的,只能说你的技术太不Google.
 
4、首页速度很慢。
 
就这么多了。这么多时间下来,没找到我感兴趣的杂志,有一两本大概翻了一下就关闭了,所以只看到这么多。以后有机会再测试。
 
本来打算1、2、3、把重点写出来完了,没想到一下写这么多,乱乱糟糟,行家不笑话就行了,并希望讨论。
 
祝贺新浪杂志上线。祝贺新浪的这个新生儿。谁也无法在肚子里造成理想的Baby再生出来。
 
--------------------------------------------- 
所以,从事期刊杂志这一段时间,尤其对电子杂志,我的看法从“认定它没戏,到如果这么改善它可能有戏”这个阶段。怎么改善上面已复述。
 
网络媒体动用杂志概念,从媒体影响力的铸造上虽然有“借尸还魂”之嫌,但如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被误读以后反而被另一大部分人接受一样,电子杂志还是有一些市场有一些应用价值的,不需要讨论Web2.0还是3.0谁来一统天下,问题是看清楚服务对象是什么人,是2.0还是1.0,都行,要看怎么做了,都有可能做好。总之,从今天算,我认为电子杂志至少有3—5年的前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