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wx4/large/4723bfb9gy1fjj5sr7y40g20p005x756.gif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老师”或许已经脱离了“职业”的范畴,而是一种无上荣光的标志,和一种完美型人的榜样。
https://wx4/large/4723bfb9gy1fjj5t16vzzg20dw07udpb.gif
老师该是学生心中的明星
比如影视剧里深受学生喜爱的明星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
克莱门特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但他决定以音乐的力量去改变这些学生,并通过挖掘他们的音乐天赋而改变了他们调皮的行为。
https://wx1/large/4723bfb9gy1fjj5tgc2qmj20h809q75g.jpg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讨会和新东方教育论坛上,中国心理咨询师注册系统督导师、精神科医生李子勋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让学龄孩子喜欢读书学习,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学校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教材与学习方式是让孩子们感觉快乐并易于接受。”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第一要长得亲切,第二是性格温暖,有母爱。小学是孩子与学习相遇的最初时刻,学校与老师能否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期待尤为重要。小学不是学知识的地方,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知识喜爱的地方。
小学,尤其是1~3年级的老师首先是人好,长得和蔼可亲;年龄在35岁到55岁,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具备相对优越与稳定的生活条件;知识结构丰富,有10年以上的教育经历。师范专业刚毕业且未婚未育的老师不能教导低年级的学生,因为没有养育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心疼孩子。
中学、大学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的意志与兴趣,不一定需要太好的老师,只要有好的教育环境,有可以促进孩子们自我知识体系发展与思考的知识平台就可以了。要让素质好的老师愿意到小学去工作,就要大幅提高小学老师的待遇,国家应该给出更多的福利。因为只有老师生活无忧,得到社会的尊重,才会教育出有社会责任感、有道德良知的学生,才会成为学生们争相效仿的社会明星。
https://wx1/large/4723bfb9gy1fjj5tokfw2j20go08ymxm.jpg
老师不能只靠“赞美”而活
一个行业先要让人活得体面,才有高素质可言
我们不是要在节日里“唱反调”,只是要来谈点儿实际的,那就是:
我们知道一些基层教师的个人境遇处在一种严重的悖论情境之中:高素质、恪守职业准则的老师活得清贫,既得不到社会正面回报,也得不到家人的尊重。
https://wx4/large/4723bfb9gy1fjj5tv0mgvj20hs0k4dhf.jpg
https://wx3/large/4723bfb9gy1fjj5u4kmeng20m80go7wh.gif
一个职业不能让人活得体面,就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精英文化者愿意进入,就不容易吸引到更多优质的资源进入,更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学校,如果总是把能力相对差的老师派到低年级去,造成了孩子对学校、学习的厌倦与抵触,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在体罚、羞辱、伤害小学生的案例中,这些老师大多都有相似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匮乏,导致人格扭曲,虽然只占教师队伍的极少数,但是小学生年纪小,还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心理防御脆弱,于是学生们受到性格影响的几率就更大了。
“板子”不能只打老师
我们呼唤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有三个因素:一是社会大环境,二是现实生存境遇,第三是个人儿时的成长经历、人格秉性与获得的知识背景。经济过快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更,带来了诚信丧失、公益心下滑、人际信任度降低的副产品,形成了一个以物质享受、财富渴求与自我实现为主体意识的时代,那么教师群体的心理素质降低也是一种必然。
近三十年的教育改革促成了教育的商业化,受教育、学知识成为一种高消费行为。与此同时,有些老师渐渐转变为半个商人。
https://wx2/large/4723bfb9gy1fjj5uapuung20m80go7wh.gif
教育商业化当然并非一无是处,它快速扩张了社会教育资源,让人口庞大的中国人人有学可上,有书可读,增强了知识就是财富的社会认知。但是当有些教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就忽视了它旨在育人和提高社会整体文化素质。
而且今天的学校教育比较趋于一致性,环境、教材、施教方式、言行举止等都有着其标准,虽然这让更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但一定程度上也有其局限性。
教师节不应该只有赞美,也应该是一个成就反思和改变的契机
@DiDi
可能我从小就属于“心机型”学生哈哈哈,我特知道怎么对付每个老师,其中就有一条:面对自信心稍弱的老师,一定要加倍小心,你胆敢破坏他的自尊心,就会收获到他的“小情绪”。无意冒犯,那时候我们班英语老师是一个年轻的矮个子 谢顶男老师,在我们学生圈子里的标签就是“卿爷脾气大不好惹,热衷挂科”。
@Chinmen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班里一位老师和我们聊起来青年教师的待遇问题,那位老师很无奈地说:“你们毕业一两年,收入就一定会超过我们。”当时我就觉得心里有个什么东西坍塌了,我们班的毕业生里,也一位老师都没有。
阿噗有话说,加我微信:uphealth
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哪一位?
文 李子勋 Kimi
视频来源于人人视频
ID:shishangjiankang22
时尚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