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励志姐完美蜕变︱6个月减重62斤

(2015-07-17 19:03:51)
标签:

杂谈

张梅梅,一个孩子的母亲,曾经的广告狂人如今的时尚达人,广告业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颠倒的作息和没有规律的三餐更让她成为一个自卑而平凡的肥妈,如今,她变了,6个月减重62斤,现在的她,美丽、自信、健康,举手投足间的风华和魅力让人移不开双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听听这位与自己的命运抗争,永不言弃的女强人的故事 !

张梅梅
年龄:35
减重前:170斤
减重后:108斤
共减重:62斤
减重时间:6个月

用健康换事业,压力让她变成了胖子如果再让张梅梅选择,她一定会回头告诉自己:没有任何事业值得自己用健康和身体去换!别那么拼,放轻松一点! 那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那些在肩上越来越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成为了让张梅梅体重飙升的罪魁祸首。结婚生孩子后,张梅梅更是变成了一个臃肿的肥妈!某一日照镜子,张梅梅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胖到了170斤!看着镜中不复昔日苗条、胖得只能套进麻袋般的衣服的自己,她感到害怕,一种深深的自卑和沮丧涌上她的心头,往日的那股事业冲劲也随之消失了,整个人变得消沉起来,失去了生活目标。忙碌,让她忽略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肥胖害了自己,还伤害了女儿!肥胖后,张梅梅越来越感受到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本来她还能麻痹自己假装不去在意。有了女儿后,张梅梅也沉浸在作为母亲的开心和兴奋中,看到这个从她的生命中分离出来的小骨肉,张梅梅真心希望她能用自己的一切来保护她。没想到,在数日后送刚出生的女儿去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她: “孩子的抵抗力远低于正常宝宝的水平,如果她生病就要住院!” 这句话无疑晴天霹雳打在张梅梅的头上,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不幸?才出生72天就要再次回到医院,更打击她的事实是,孩子抵抗力差的根源就在她自己身上!由于过度肥胖,张梅梅的母乳中的病毒含量超标,奶水质量非常不好,孩子接触“不卫生”和营养不足的母乳自然容易抵抗力下降。因此,肥胖的女人生出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健康问题!肥胖,影响哺乳质量!

为了宝宝的健康,张梅梅下定决心,一定要瘦下来。经过六个月的瘦身训练加上合理的营养搭配,轻松的减掉62斤。今天康姐就带着疑问采访了张梅梅,听听她的减肥经历吧!

打拼的那几年是怎么胖起来的?主要是生活压力和饮食不规律。你知道的,广告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在开头的那几年,几乎就没怎么休息过,更别提运动了。到后来就养成了非常不健康的作息习惯,有时候一晚上不睡,有时候睡上一整个白天。我想我胖的原因还有一个:我不爱喝水,是那种口渴了才会想起来补水的人,并且喝的也不是水,是饮料,像美年达、雪碧、可乐啊家里都会备着。 减重的时候怎么调整过来的?刚开始的时候真的非常难,口味已经养成了。为了应付馋嘴的问题,我请教了体重管理教练,加量了营养素。神奇的是,在营养素足量后,我真的不再去想那些碳水化合物。每天一杯康宝莱营养奶昔,其余两顿的饮食也以蔬菜、豆制品和适量的肉类为主,按照均衡比例吸收营养,很快就瘦下来了。每月有量过掉了多少斤吗?当然!我现在还有这记录呢!第一个月我减了15斤,两个月零八天累计减了23斤,三个半月累计减了45斤,5个月累计减了52斤,6个月累计减了62斤。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只测过这几次。 减重期间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有!算是客观原因吧。减重成功后我100斤的体重一直保持了4年没有反弹过。然后有一年眼睛生了巩膜炎,无奈吃了6个月的激素,结果长了10斤。病好之后,我重新减重,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不仅把10斤给捡回去了,还多减了8斤!当时特别开心! 减重后遇到的最高兴的事是什么?2012年12月17日有幸成为“美丽俏佳人”的特约嘉宾。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上“美丽俏佳人”!现在回头想想要是当时狠不下心减重,我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真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更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能以我为骄傲,她有了一个“辣妈”。
看完辣妈的减肥历程,有没有觉得很励志呢?在张梅梅减肥过程中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快猛戳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ExOTQ5NzkwMQ==&mid=208435974&idx=3&sn=2de62336643234c9792b491fd4b87144&scene=4#wechat_redirec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康姐送福利
后一篇:12332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