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内人”、“外人”引出的话题

(2012-12-28 19:05:50)
标签:

省亲

对话

内人

外人

奶妈

分类: 跛足上红楼

       由“内人”、“外人”引出的话题

 

                   ——  第十六回精彩片段赏析

 

第十六回,贾琏夫妇与赵嬷嬷吃酒对话的时候,以王熙凤为主有这么一大段精彩对话内容:

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大的,你还有什么不知道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向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先放着奶哥哥,哪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是‘内人’一样呢!”  说的满屋人都笑了。赵嬷嬷也笑个不住,又念佛道:“可是屋子跑出青天来了!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账事,我们爷是没有。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凤姐笑道:“可不是呢!有‘内人’求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娘们而跟前,才是刚硬呢。”……

这段文字的背景是:赵嬷嬷想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府上某件差事,“再四的求了你(指贾琏)几遍”,贾琏一直没有办,“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样一件大喜事儿来,哪里用不着人?”所以,老婆子巧妙而婉转的来求凤姐,并怪嗔“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在上面的大段对白中,好几次提到了“内人”、“外人”,既绕口,又叫初读着摸不着头脑。我在此试着解读如下:

1.倒向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这个“外人”是设定了贾琏夫妇与赵嬷嬷这么一个小圈子,其他人都算是外人。

2.没的便宜了外人。同上。言外之意,咱们娘儿三个才是自己人或者内人。

3.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是内人一样呢。王熙凤的意思是:我说咱们三个人之外的是外人,由于那些也都是府里的人,在赵嬷嬷看来不是就成了内人了吗。这里的外人还是对照刚才那个小圈子里,而内人却是从赵嬷嬷自己的小圈子。从赵嬷嬷的眼中除了自己都是外人。

4.可不是呢,有内人求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娘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这里的内人我觉得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求贾琏照看过的人。就是凤姐一开始说给赵嬷嬷听的那些外人,即赵嬷嬷眼中的内人。分明凤姐也是当着赵嬷嬷的面,里外当好人,既袒护贾琏,有给赵嬷嬷送个人情。二是内人的本意就是屋里的或内当家的,泛指女人。王熙凤这句话其实也是说给贾琏听的,一语双关,也是在敲打贾琏,警告他少干些偷鸡摸狗的事。

一段极富生活情趣的话,两个人在这儿你言我语,让人听来自然生动活泼真实。

 

另外,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把赵嬷嬷这一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的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赵嬷嬷是一个机制灵活有心计反应快并且有阅历的老太太。作者安排她的出场,叫我们看到了作者非同常人的构思技巧和手笔。

一是在比较合适的时间来找凤姐。也就是在全府上下喜气洋洋欢欣鼓舞的时候。这正是好说话好办事的时候,当然了,也的确是府上用人多的时候。所以赵嬷嬷是刻意在这个时候跑来的。

二是用合适的方式。从表面上看,是来找凤姐,但是选择贾琏回来之后,其实就是一个心计。赵嬷嬷很明白凤姐的性格,喜好奉承,善于揽权。而且自己又是贾琏的奶妈,因而当着贾琏无须拘束,就是责怪贾琏也是情理之中的,在那样的节骨眼上,来求凤姐,事情岂不反而易如反掌了。

三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赵嬷嬷一进门就说了:“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样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于是连吃待喝,连说带笑半天之后又说:“可是呢,我也老糊涂了,我听见上上下下吵嚷了这些日子,什么省亲不省亲,我也不理论他去,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个缘故?”很显然,赵嬷嬷就是知道现在全府上下都在预备着接大小姐的时候,趁机来给孩子某差事的,所以她说话前后的矛盾王熙凤两口子和我们读者才不去管他的呢。

四是语言的准确风趣,左右逢源。因为有奶过贾琏的特殊身份,所以跟贾琏说话自然不用拿捏。凤姐是管家奶奶,赵嬷嬷来求奶奶,自然不会引起贾琏的不愉快,再说了,长者的口气当着贾琏的面明怪暗责的,也透露出对贾琏的疼爱,凭凤姐的性格反倒是更内心欢喜。你看这个赵嬷嬷算是很会见机行事和察言观色的。

五是明白自己的身份。在主子面前不居功,言行举止从容得体,从而赢得贾琏夫妇的尊重,我们看赵嬷嬷到来之后,凤姐和贾琏的表现,又是让座,又是满酒添菜,再到后来的说话语气与气氛,甚是和谐融洽。与宝玉的李嬷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照。

一个形象鲜活、栩栩如生的奶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地印象,作者也在此巧妙地借赵嬷嬷之口交代了太祖南巡的亲眼所见,从而烘托了四大家族的豪华奢侈和后来的破败。

一段闲话文字,包含了大量信息,又极具生活气息,使我们读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跃然纸上。令人钦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生活积累。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宝贵参考和依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