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孔庙主要建筑总览

(2012-06-17 18:46:10)
标签:

孔庙

杏坛

大成殿

御碑亭

牌坊

文化

分类: 跛足山水间

                             曲阜孔庙主要建筑总览              
                        
                             【圣   迹   殿】

http://s10/middle/4723326fhc2e5f4b26b49&690


    建于明万历十二年,面阔无间,深三间,内有《圣迹图》石刻120幅。由此而得名。圣迹图形象地表现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一组比较罕见的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殿内正中高悬康熙手书石刻“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字下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孔子为鲁司寇像》,右边为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先圣画像》;左边为吴道子的《孔子凭几像》。                                
                              

                              【寝     殿 】

 

     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上面供奉着亓官氏的牌位,上写“至圣先师夫人位”。亓官氏,19岁嫁给孔子,在孔子66岁的时候去世。宋大中祥符元年被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改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改封为“至圣先师夫人”历代与孔子同祭。寝殿殿阔七间,深四间。
  
                     【   大    成     殿 

http://s8/middle/4723326fhc2e5fed6dba7&690

     孔庙的主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原名文宣王殿、宣圣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宋徽宗三年下诏更名为“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明弘治、清雍正年间两次被火。重建按照皇宫规制设计。遂与故宫、泰山岱庙天贶殿齐名为东方三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系整石雕成。特别是前檐下的十根龙柱,尤为壮观,均为深浮雕,图案各具变化,两两相对,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姿态栩栩如生。为中国罕见的石刻艺术珍品。殿内有一巨大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孔子塑像。像高3.35米。像前有一尊牌位,边上雕镂条条金龙,正中红底金字,上书“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塑像两旁是“四配”雕像。即“复圣颜回、述圣孔彶、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殿内供奉孔子塑像,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唐玄宗追孔子为文宣王后该南向坐,着王者衮冕之服。孔子塑像为清雍正二年大火被焚后八年重塑。文革时期又被砸毁。现塑像为1982年依据雍正八年的形象重塑。
      
                             【  杏   坛  

http://s7/middle/4723326fhc2e601913de6&690

 

     宋天禧二年,孔子54代孙孔道辅增修孔庙时,“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筑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现今杏坛为明代隆庆时期遗构。杏坛为坐落在大成殿前的一个方亭,高12.05米,阔7.37米。朱红廊柱,金色屋顶。四周12根八棱方柱之中围着四根粗大的楠木圆柱,南向上方蓝色竖匾“杏坛”乃乾隆手书。坛之正前方,有一近两米高的石墩样的香台,为孔子讲课计时所用。
                 
                                                                     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有米有                                                                    芾赞碑一块," 先师手
                                                                       植桧"碑为 明万历年立.  
                

http://s6/middle/4723326fhc2e6047144a5&690

                                                                                                                                                (先师手植桧)  
   【金声门】  【  大   成   门】 【玉振门】

 

   这是从入口来说第七道大门,初建于送崇宁年间,初为仪门.后因大成殿而得名,明成化年间改建,明弘治、清雍正年间两次遭火。重修后雍正题匾额“大成门”三字并且题写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大门阔24.7米、高13.50米、深11.2米。旧时只有祭孔大典的时候,大成门才能开启,供帝王通行。平时人们出入有金声、玉振两掖门。进入大成门,就来到了孔庙的主院。所祀神明尽置于此。参拜活动主要就在此内进行。

               

    ﹡           ﹡                      ﹡       ﹡     

 

 ﹡     ﹡    ﹡    ﹡                ﹡      ﹡      ﹡    

  十三碑亭:金元清三个时代建筑的碑亭。内有唐宋金明清时代的石碑,金代两座:南北东起第三座和西起第三座。元代两座:大德碑南排东起第五亭。至元碑南排东起第四亭。清御制碑共五座。十三碑亭是孔庙前引导部分和后面祭祀部分的衔接。也正好在孔庙的中间位置。进入孔庙举行祭祀活动的人在这里净化心灵除去杂念,培养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态去祭祀孔庙主神----孔子。


                         【  奎   文   阁  


    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天禧二年。金明昌二年重建改为现名,寓意孔子为天上的魁文星。因为魁主文章。相传因为孔子不信神,所以用“奎”弃“魁”。奎文阁高24.35米,宽30.10米深17.62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层叠式全木结构。内部二层,中夹暗层,结构合理。乃中国全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中的精品。奎文阁的楼上光线充足,四面花棂门窗,窗外四周有回廊,廊外雕有扶手栏杆,楼内存放着历代帝王御赐的图书墨迹和珍版图书。

 

                         【同      文       门】
     孔庙的第五道大门,宋代的孔庙大门。清代称参同门,雍正七年钦定为同文门。《中庸》有“书同文,行同伦”之语。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四周各有龟趺龙首巨碑一座,分别立于洪武、永乐、成化和弘治,均为御制石碑。

                           【大     中      门 】

     孔庙的第四道大门。原为金代时候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年间重修。乾隆皇帝题写门额。大门五间左右各有一个掖门。东西各有一个绿瓦角楼,用于守卫和瞭望。

 

                        【弘      道      门 】

http://s13/middle/4723326fhc2e6194de91c&690

   孔庙的第三道大门,语出《论语》“人能弘道”。意思是人能够发扬光大前人的思想。这儿寓意孔子集古人之大成,成为至圣先师。弘道门两侧各有一个掖门。三门并列,与前面玉带河的三座璧水桥相对相同,相辉成趣。玉带河与璧水桥是仿照天安门前的玉带河、金水桥形式修建的。踏上璧水桥,透过圣水门,弘道门,可以望见孔庙内那深邃优雅的庭院。

 

                      【圣      时       门 】

http://s7/middle/4723326fhc2e61b233f06&690

    圣时门是孔庙的第二道大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雍正年间重修后有雍正钦定为圣时门。语出《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建于1.15米高的台基之上左右两侧门前后设有台阶,中门前后两方陛石,上刻浮雕二龙戏珠。

      【道冠古今坊】  【至  圣  庙】     【德侔天地坊

   始见于明弘治庙图碑中,应为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修庙时所添建,当时名“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名“至圣庙”坊。三间四柱冲天柱式汉白玉石坊。坊无楼,额枋一层,仅明间有火焰宝珠,两稍间额枋平绘云龙图案,线条流畅,构图匀称,雕刻精细。枋中二柱仰莲座下出云板,向内一侧刻日形,以宝瓶支于枋上。

                【 太   和   元   气   坊 】

 

   此坊为明嘉靖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郑芸建,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副都御史曾铣手书,其意为赞颂孔子的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循环往复、永恒长存。汉白玉石刻制,三间四柱,柱饰祥云,额坊上饰火焰宝珠。

 

                       【棂      星      门 】

 

http://s12/middle/4723326fhc2e60dea734b&690

    孔庙的大门——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代传为天上“文星”,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寓意“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的第一座大门名为棂星,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同时也有尊孔如同尊天的意思。
   棂星门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四大天王。额枋上雕火焰宝珠。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上层刻绦环花纹,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三个大字。明代时此门为木制,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时“易以石”。棂星门的繁体字灵下面是个巫,也是传说因尊孔不信鬼神而简写的。

 

            【  金   声   玉   振   坊】

http://s6/middle/4723326fh79e3cec8f245&690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完美无缺,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