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当天,共同发布报告的姚明呼吁,三成国人“骨气”不足,中国人要硬起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则认为,国民需重视骨骼保健,
超三成国人骨量低
“超三成国人骨量低下,西部骨质疏松率高达11.2%,50岁后半数国民骨量异常,而女性50岁后骨质疏松患病率竟超四成,”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表示,报告数据触目惊心,提醒社会重视与日俱增的国民骨健康问题。
据悉,2011年至今,每年汤臣倍健开出配备高端健康检测设备的“健康快车”为国人免费检测,今年根据采集的第一手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中国首个骨指数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骨密度T值形象换算,报告显示,全国骨健康平均分未达到及格线,31.9%国民存在骨量低下或骨质疏松问题。
从城市版图上来看,仅东部地区入围骨骼“发达地区”,其中上海骨指数排名全国第一,骨骼最硬;东北、中部地区临近小康线,入围骨骼“发展中地区”;而西部则成了骨骼最脆弱的区域,骨质疏松的比例高达11.2%,女性骨指数更是全国最低,而西部城市代表重庆被调查显示为全国骨骼最差城市。
“各年龄阶段民众都需重视骨健康问题”,朱惠莲介绍,报告显示35-50岁是骨量下降到危机的积累时期,也是呵护骨健康的敏感阶段。35岁之后,人开始出现骨健康“危机”,骨质疏松的人群比例从之前的1%增加到了11%;50岁时,近半成国民骨量异常,呈急剧增长趋势;而到了65岁之后,超过7成人骨量异常,尤其是女性骨骼问题突出。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营养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孙明晓教授指出,地域维度、日照时间、民俗饮食文化、性别、年龄等不同都可能导致骨指数差异。因此,若想骨骼无忧,需养成终身呵护骨健康习惯,注意搭运动与营养搭配,35岁前为自己多存“骨本”。
据悉,本次骨指数报告提供了一种简易预测患骨质疏松风险的方法。杨铭介绍,民众可以用(体重-年龄)×0.2公式计算,结果小于-1就表示有骨健康中高风险。此外,还可以根据报告中提供一张健康明了的图,直接找到自己的风险级别。
活动现场,洪昭光指出,早诊断、早预防才是对付骨质疏松的最佳办法,而对于骨骼的呵护,可以说是人一生的事业。
洪昭光建议,市民应关注自己的骨健康,中老年人可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监测,注意均衡膳食与营养,适量食用高钙食品,保持经常晒太阳以及每天适量运动。女性还可以补充大豆及其制品,也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补钙类及维生素D膳食营养补充剂,中老年人则可选择补充含有骨胶原的钙产品,能起到修复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的作用。综上,
首先要常“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这些:乳类制品、大豆制品、连骨吃的小鱼小虾、花生、核桃、芝麻糊(酱)、虾皮、带刺的小鱼、海带、黑木耳、蘑菇……食物种类多样化,要补钙,就是这么任性~~
其次要动起来。适当运动不仅能帮助小朋友长高长大,还能为老年人增加骨量!
晒太阳也是补钙法宝。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经常晒太阳可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怕晒的MM们也无需担心,每天10分钟对皮肤损伤并不大。中老年人则可选择补充含有骨胶原的钙产品,能起到修复骨组织、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的作用。
与好友汤臣倍健公共事务中心总监@陈特军聊天中了解到,自2011年启动至今,健康快车服务了逾47万国民,并每年定期发布《国民健康报告》。本次发布骨指数报告,希望普及骨健康知识,助力国民为骨健康存“骨”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