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生活的原貌

标签:
科技原貌日常生活枝杈本质杂谈 |
我们日常的生活,早已被切割打磨成固定的形状和模式;日常的思维,也被很多已知的观点和热炒的传播概念严重覆盖。资讯是倾倒式的,消费是拖车式的,我们面临的选择似乎很繁杂、很立体很光怪陆离,但你仍感到抓不住什么,你抓的东西你也感觉不到它应该是什么。这种恢复不到生活原貌的感觉,让很多人迷茫、孤独、焦躁和抓狂。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是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骄傲和惊喜。
时代在向前发展,并不一定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在我们的身后,在我们的身旁,或许也一样藏着创造的源泉和灵感。
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现代的信息碎片和所谓流行的瓦砾,进行一番思考、检测、分解和整理。
原来画画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告诫我,要记得随时停下来,退后一步眯起眼睛来审视自己的画,否则,很容易在局部的枝杈细节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抓住它的本质和灵魂了。
这句话,我终生受用。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回望自己的生活时,要像我们原来眺望自己的画面一样,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精神,近而面对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