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对一双善意的眼神

(2009-08-13 21:25:40)
标签:

善意

眼神

盲童

谜团

桑坦格

找对一双善意的眼神找对一双善意的眼神

 

 

    桑坦格在《论摄影》里谈到戴安·阿布拍摄的一些社会边缘人作品,以一种“正规”的姿态来拍,相当引人注目。这些变性人、侏儒、精神病人在盯着镜头的时候,眼神已经产生了一种合作和信任。一般人对此题材,都无法期望达到如此友善与透明,而阿布做到了。透过一种双方的信赖,解除了戒备和防卫心理,双方达成一种善意的交流。桑坦格说:“要使这些人摆姿势,摄影者必须取得他们的信任,必须成为他们的朋友。”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看过很多照片里的眼神,美国《国家地理》最著名的封面,1984年拍摄的阿富汗少女的眼神是令人难忘的。在兵荒马乱的情境下拍摄那样一张照片是信任吗?迷惑吗?恐惧吗?惊讶吗?友善吗?陌生吗?我想只有那个女孩知道吧。或许时过境迁烟消云散,女孩现在已经成为人母,只记得当时千山万水来到难民营的学校后面,遇到摄影师史蒂夫,或许已经根本忘记当年拍照的一切。但是漂浮在影像上面的那一双盈盈发亮的眼神却飘散着无数的感情层次,流传成为永恒。

 

    同样,让我记忆里永远难忘的还有《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里那位让人心寒酸涩的盲童的眼神,他在月光下,唱着忧伤绵长的印度歌曲,一对空洞的眼眶里诉说的是苦难、人生和宿命。很沉重的东西,他并没有眼神,但你看到星空中的繁星,就会找到属于盲童的眼神——深邃、纯洁、神圣。没有语言,但是你能读懂那双眼神的沉重,你会在心里刻下伤痕。

 

    印度人的眼神是深沉的,因为深沉,故而承载了溢出来的苦涩和无助。还有一个让我顿时动容,淌下热泪的镜头——兄弟俩逃离魔窟,跳上火车,在车厢里开始流浪征途时的眼神,迷茫、酸楚、绝望里透着挣扎,黑暗的车厢、热气蒸腾的人群,非常像一个人生的隐喻,穿过一个谜团,接下来还是一个谜团,必须接受一波接一波折磨,方可到达彼岸。

 

    我一直想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它讲述我们如何在恨、苦难、厌倦、绝望里找到爱。它像一个幽微的缝隙,因为寒冷,特别需要温暖的光亮。这个分寸感值得我们一生去把握,我们也许一生都游离在宽窄、松紧、寒暖、日与夜,光与雾之间,不知如何是好。这种爱的找寻,需要一双善意的眼神,它会在人性种种复杂、难堪、自私和黑暗中间,一直努力地去寻找希望、明亮、温暖和持久。

 

 

   在一生当中,找到一双善意的眼神重要。这种眼神,可以窥见他人的喜悦、焦虑、欲望和无助,还有许多你自身不能亲历的人生种种,在感恩之余,会丰富你的体验,也滋养了因为局限而干涩的心境,以善的态度理解、阅读他人的世界,是一种修养。

 

    善意,常常伴随感动。不要因我们的骄傲和愚蠢,错过一些深刻的目光。

    只要具备了这样的修养,大开大合也好,寂寥平淡也好,你的人生就好像褪除了一层浮躁的色调,会变得有景致、有余地。善意的眼神感恩的心态,会将我们一生都充盈了,就像植物的根,我们是否茂盛在于它们,它节奏分明地告诉我们信仰、平视以及恩泽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