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一个新词“RE-DESIGN”,频频出现在很多媒体上。简单来说,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再设计”呢?需不需要再次回到原点呢?
我们日常的生活,早已被切割打磨成固定的形状和模式;日常的思维,也被很多已知的观点和热炒的传播概念严重覆盖。资讯是倾倒式的,消费是拖车式的,我们面临的选择似乎很繁杂、很立体很光怪陆离,但你仍感到抓不住什么,你抓的东西你也感觉不到它应该是什么。这种恢复不到生活原貌的感觉,让很多人迷茫、孤独、焦躁和抓狂。
工业曾是一个时代的主宰,它挟持的省时、方便、整齐划一的价值观自然弥漫于全社会,这一策略在商业社会的商人手中,更是屡战屡胜。如今,“RE-DESIGN”之所以像钟摆一样又回头了,就是因为工业的复制为我们解决了生存最末端的需求,人们有余力、有闲情向生活要艺术、要礼仪、要创意了,人们不愿屈服于单调的复制和弱智的方便了。恩,很有意思。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摆渡。
最近一段时间大大小小的创意市集,赶趟似地花开城市之间,在年轻人中掀起创意为鲜,乐趣生活、创意生活的热潮,足以让很多年轻人迷倒在创意的空气里。
纵观这些“地摊达人”的作品,似乎都有一种“趣味”和“游戏”的情结在里面,其次,是一种对“不完美”和“意外”的重新认识和热情赞颂,它们具有一种戏剧性的风采,似乎是从梦中或者童话中走出来的。又好像在跟机械切分的、缺乏美感的生活进行一场对遗失的想象力的拼抢和角逐。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是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让我们感到骄傲和惊喜。
时代在向前发展,并不一定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在我们的身后,在我们的身旁,或许也一样藏着创造的源泉和灵感。
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对现代的信息碎片和所谓流行的瓦砾,进行一番思考、检测、分解和整理。
原来画画的时候,我的老师经常告诫我,要记得随时停下来,退后一步眯起眼睛来审视自己的画,否则,很容易在局部的枝杈细节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抓住它的本质和灵魂了。
这句话,我终生受用。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回望自己的生活时,要像我们原来眺望自己的画面一样,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精神,近而面对它的本质。
再次设计你的生活。首先,要认清生活的原貌,其次,通过你的智慧、品位和创造力去触摸生活,再次感悟生活的原味,趣味、简单、真诚、温暖的生活,一定是让人惊艳的生活,你一定会有找到生活支点的喜悦。开发出这些滋养你生活的创意,才是真正的“R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