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有一部黑白片《星尘回忆》,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他卡在一节车厢里动弹不得,四周的人统统板着面孔,木无表情。他只好回过头,透过车窗,看到隔壁轨道上那节车厢里热闹非凡,有人喝香槟,有人跳舞,有个媚姿如梦露般的女子还隔窗向他吹送了一个香吻。他一时迷醉,立刻对窗外的那节列车非常神往。
可近在眼前,却远在隔窗的铁轨那边,能看见,却过不去。
现实中,我们看别人的生活,也是如此。
多数人觉得人家风光无限,几乎是风调雨顺,坐享其成,或者是少劳多获,幸运无比,心想事成。
真相是否如此,你也许永远没有机会看到。
人家的苦恼和焦虑,我们无从知晓。隔着玻璃,一切都是光鲜的,一切皆可入画。
总是要等到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和磨难之后,才会想到他人的风光和荣耀,也许是需要付出勤勉和努力才可得到的吧。
但还是忍不住抱怨:“A运气太好了,一步都没踩错……”“B跟我是同一间大学毕业的哦,只是人家去美国后遇到了谁谁谁……”“ C福气超好,事业如日中天……哇,听说才生了一对龙凤胎!”
……
呵呵,毕竟有些人的生活就像橱窗秀,也怨不得大家肉眼凡胎一时辩不出了啦。
还有这样一类人,心里明镜似的,对于透过窗口就可以窥见的别人的生活,他楞是有选择有过滤的,对于过于平凡的,灰闷的,煞风景的,他可以掉过头去,不看,不听,不想。非常决绝。
这类人的拒绝和逃避心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有一点我可以猜想得出,那就是他们觉得,看了就难免会见到一些令人败兴的生活俗景:便宜的家具,杂乱的摆设,粗糙的沙发,俗艳的窗帘,蠢笨的塑料花偶像招贴和可笑的旅游纪念品……估计想着都十分厌烦和失望,还别说去看了。
这一类人,大概只对幸福的想象力是发达的,他们不愿意探望这些憋仄、粗陋的窘况,只愿意瞧一眼华美的,完整的,隔岸的幸福。
最后要说的这一类人呢,恰恰跟上一类人相反,专看比自己生活惨的,比自己不幸的,专门向一些生活离奇曲折的人群看齐,一看,一啧舌,一惋惜,一比,心里平衡多了,再一片狼籍再闷死人的生活也不嫌弃了。别人生活里的“苦”,简直成了他们自行酿制的“蜜”,于海市蜃楼中,有种自欺的美满。
这类人,也容易过得快乐。
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部。换一个视角,换一种距离,换一个时段,我们也许会从同一个窗口看到另一场真实的风景。
倘若你总是盲目的,自欺的,心怀魔咒地去看,你永远只会看到固定的风景。永远固定的真实,比假的还可怕。
最近我很喜欢用胳膊支着窗台,眺看远近高高低低的楼宇和人家窗口闪烁的点点灯火,你觉得笼罩你的不是夜色,是时间是故事,是漫无边际或精彩或平凡的灰烬。
这样的生活瞬间,正是我想要的,因为它显得真实而安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