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周围朋友聊天,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某些明明刚刚发生的事情,但在脑海里它们已漂移久远,仿佛是件很遥远的事。
“一刻刻,一天天看似一切如故,静若止水,然而,一年年的光阴却何以能加速流逝呢?”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90年写下的这句话,已成为当下很多中国人的心结。
的确,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超快速的时代,一个我们在行进中不会感到它的奔腾过度,但你回望时,会被它的这样速度惊吓的时代。
如何让自己跟上这种速度,又不会在这趟快速列车上迷失自己呢?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会迷惑的问题吧。因为在我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张张年轻迷茫的脸,他们觉得自己天天在奔忙,却又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
时间不过才过去短短20年,整个社会却开始整体追忆上世纪80年代了。当问到“现在的哪一变化是你在80年代最难以想象到的?”这一问题时,很多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商业化、消费化、城市化进程太迅速了,一下子覆盖全国。消费变得如此失控,包括对物质与精神能量的快速消费,远远超过欧美……”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被卷入了这种快速烧时间快速消费的潮流之中。
觉悟不在终极,而在当下。有三个问题,大家都来思考一下:
第一,
第二,
第三,
热炒、包装、高电击率,很容易让一些非重要的话题一下子涌入你的眼前,很容易形成一股浪潮,一种势力,声音大得你无法辨认,声像斑斓得让你混沌,这些手段和搞强度刺激影响了我们对外界的感知,让我们感到一种迷茫、焦虑的快。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事情重要性的衡量机制。
是的,外界一些事件的升温我们无法操控,能操控的只有你的内心,就是我们要按自己的标准来区分这些事件的重要性。
面对一些潮流纷繁的表象,心中一定要有利器: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信仰什么?它从根本上改变的是什么?它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的标准,需要自己去建立;这个心理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慢慢找寻。
当你学会了分析和剔除,当你拥有了自由的步伐和呼吸之后,喧嚣和复杂的声像只会成为你生活的背景。你也就不会认为,通往那个方向的列车,只有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