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又手握遥控器开始习惯地“轰炸”荧屏,轮番调台,不经意间摁到中央6电影频道,“咦?啥时候还拍了部这样的片子?”当时荧屏上映出一群奔跑的男骇,装束明显是上个世纪70年代,当影片里响起那段上小学时,亲切而熟悉的广播体操音乐的前奏时,我一个姿势痴看了老半天,等回过神儿来,才“吧嗒”把遥控器往茶几上一扔,让自己回卧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这回,我要接着看下去了!
这是一部类似托纳多雷的《天堂影院》般的电影,可以确定的说,简直就是《天堂影院》的微型中国版。时代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一个十四岁的男孩,狂热的痴迷电影,玩命奔波于学校和电影院之间的故事。
他为了看电影,伪造电影票、捡电影废胶片、写保证、发誓、受训、转学、发烧、昏迷、挨打……,在那个梦想荒芜的年代,电影,承载了男孩的全部梦想,是一段让青春疾驶在电影边缘的成长刻录。
影片拍摄手法很朴素,透过固定的镜头与空旷的空间感,非常忠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当电影里出现用来爆米花的那种手摇式黑炉子、喝水用的军绿色的小搪瓷碗、米店的漏斗大秤、食品店里的牛油纸细麻绳,以及令我倍感温暖的《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苦菜花》等一大批老电影时,我一边笑得东倒西歪,一边眼睛渐渐湿润。
看这样的电影,我总是逃不过眼泪,你们笑话我好了。
确切地说,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要早于我的青春时期,相当于我哥哥姐姐他们那代人的青春,同步于《阳光灿烂的日子》。
为什么有会心的笑?又为什么有伤感的泪呢?
一,
二,
记忆可以复活,但过去的时光永恒不再。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一个普通的夜晚,一次无聊的调台,却不想,不经意间,目睹了一个少年清冽单纯的成长梦想。让人心底燃情,目光灼痛。